新冠肺炎.拆局︱疫苗争议政治化 医护界将成下一“战场”?

撰文: 林剑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未有止息迹象,特首林郑月娥于前日(11日)公布与两间药厂签订协议,将优先采购约1,500万剂疫苗,其中首批100万剂疫苗,可望最快明年1月到港。这原本对于防疫抗疫是天大的好消息,然而环顾两日以来,政府对于疫苗来源说法前后不一,不同政治阵营人士又分别利用疫苗议题,作一些相当政治化的论述,议题似有转移焦点的现象。
防疫抗疫是目前社会头等大事,一些无谓的政治争拗,会转移大众视线,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或仇恨情绪,降低防疫抗疫政策的成效。港府必须正视这颗潜在的“政治炸弹”,尽快为议题降温。其中,一个与抗疫息息相关的社会界别,对于疫苗的取态,随时引起另一场政治风波……

▼食肆6时后禁堂食 12月10日起生效 为期两周▼

+3

12月11日,林郑月娥于记者会上宣布与两间疫苗制造商达成协议。其一是中国科兴控股生物技术公司(Sinovac),首批100万剂最快于明年1月到港;其二是上海复星医药/德国药厂BioNTech/辉瑞药厂,首批100万剂最快于明年第一季到港。至于第三间正洽谈中的制造商,则是AstraZeneca跟牛津大学共同研发。日后如参与政府的疫苗接种计划,市民不可自行选择接种哪一种,林郑呼吁市民以客观科学的方法看待,不要政治化。

事实上,自疫苗进展公布以来,多名民主派人士都对疫苗安全提出质疑。如民主党前立法会议员邝俊宇于YouTube片段提到,在政府公布更多资讯前,未能对之投下信心一票;公民党前立法会议员谭文豪也在fb揶揄指“香港人以为有得拣?”并加上标签“#留名等睇林郑身先士卒打爱国疫苗”,为疫苗议题添上政治色彩。

当然,现阶段没有人能拿出确切证据证明哪些疫苗安全有效、哪些可能有危险。不过,疫苗生产商未拿出完整临床科学数据前,已有多名政界人士泼冷水,肯定不是好的现象。

政府解释不清疫苗来源 加剧政治质疑

事实上,疫苗来源引起民主派的质疑,一定程度上也是政府自找麻烦。事源林郑前日最初指其中一款mRNA疫苗是上海复星医药/德国药厂BioNTech/辉瑞药厂,但同日晚上约11时,政府发新闻稿指该疫苗为复星与BioNTech合作研发,辉瑞只是“BioNTech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以外区域的合作伙伴”。不过政府当时未有清楚说明该mRNA疫苗产地,有意见质疑到底实际上是否复星生产。

翌日早上,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于电台节目中表示,疫苗是“有同辉瑞一齐合作研发”,和前一晚新闻稿又有出入,她又指“我哋倾协议主要就同复星倾,而疫苗系欧洲制造嘅,所以我哋提及系复星同BioNTech。”

同日晚上,复星回应查询时确认相关的mRNA疫苗将于欧洲生产。政府方才发稿补充实际分工细节:“复星医药为德国BioNTech在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将共同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开发、商业化基于BioNTech专有的mRNA技术研发、针对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产品。根据协议约定,为本次合作之开发、商业化目的,复星医药产业将负责推进该产品于中国的临床试验、上市申请、市场销售;BioNTech将负责提供区域内临床试验申请所需的技术材料和临床前研究资料、配合区域内临床试验,并供应该等临床试验及市场销售所需的产品。”

政府两日内对疫苗来源出现4种不同的说法,最后一次才明确道出分工,这种“唧牙膏”式的回应,造成外界对疫苗来源的资讯严重混乱。邝俊宇在YouTube片段质问:“到底你(政府)知唔知自己买紧乜(疫苗)?”他又认为,公共政策在发布的一刻,就要解释清楚所有可能会带来混淆的细节,否则会降低公众的信心。

李梓敬煽风点火 呼吁向袁国勇“写四个字”

于建制阵营方面,亦有部分人摆出“战斗姿态”。例如风格“极蓝”的新民党成员李梓敬,于社交网留言指“政府快啲安排市民打中国制疫苗!”、“𠮶啲话唔打中国制(按:制)疫苗嘅小黄人,唔该掉晒屋企 Made in China 嘅产品先,跟住再掉埋自己,因为你自己都系 Made in China。”似是将疫苗变成一种政治立场的宣示。

他又对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翻旧帐”,截图引述袁于今年5月接受传媒访问时提到“即使有疫苖出现,自己也不会即时接种,须先了解副作用”的说法,并叫网民“大家留言,写四个字比(按:俾/畀)佢。”虽然李梓敬没有明言是哪四个字,但从语境看来肯定不是什么好字眼,甚至容易令人联想到某些粗言秽语。最终帖文下方的留言,亦大部分是恶毒咒骂袁国勇。

撇开而言,袁国勇这人政治色彩并不浓厚,予公众印象就是一名专注研究的科学家,只不过对比起另一些医学专家如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袁对外发言时政治敏感度未必太足够,客观上容易得罪不同阵营。例如今年3月,袁国勇连同徒弟、港大微生物学系名誉助理教授龙振邦以《大流行缘起武汉 十七年教训尽忘》为题撰文,提到病毒的确来自湖北武汉,并质疑中国传统“食野味”文化乃疫情起源,必须改正。文章引来亲中派舆论攻击,袁同日晚上表示撤回文章。

回看疫苗争议:首先,袁国勇没有言明完全不打疫苗/不打特定地方出产的疫苗,而且亦有提出科学上的理据,即要先注意副作用和安全问题,由始至终不涉政治立场;其次,这是袁国勇于5月发表的言论,当时社会都没有预期疫情会持续这么久,时至今日情况可能有变。只不过,这些灰色地带很容易被政客利用、偷换概念,鼓动群众的情绪和仇恨心理,将一些抗疫议题不必要地政治化。

▼疫情初期医护界一度罢工要求封关▼

医护界具“带头作用” 处理不当或再引政治风波

此外,当疫苗运抵香港可准备接种时,医护界别的取态,有机会酿成另一个政治风波。

据林郑所言,医护人员、长者、院舍员工等,将是首批接种疫苗的人士。其中,医护人员在前线照顾病人,属高危群组,如果出现有效疫苗,即使并非强制,道义上他们也有责任接种,防止交叉感染,这在逻辑上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潜在争议在于,现时香港医护界,尤其前线医护,向来被认为是“较黄”的界别,不满政府的决定时会较倾向反抗,属建制派眼中钉。今年2月疫情初期边境管制争议中,亦有前线医护团体发动罢工,要求政府封关,前后8千多人参与,是疫情爆发后首场大型政治风波;今年9月的普及社区检测计划,亦有医护团体以检测过程的安全、DNA去向不明等理由,呼吁“杯葛”检测,议题被严重政治化。

发展到今日,当疫苗面世,于这种政治气氛下,如果出现医护人员因抗拒中国制疫苗而集体拒绝接种的情况,即使只是“自愿”下的选择,医护作为专业人员,也可能对社会释出讯息:“连医护自己都不打,怎么说服我去打?”这极可能令更多市民认为疫苗安全真的有问题,从而拒绝接种。可是若强制医护接种,又可能引起更大争议。

有多名前线医护人员向《香港01》反映,不少同工也明白到,如果有疫苗而选择不接种,有机会被质疑作为医护的专业水平。只不过,现阶段无法确定疫苗安全性,也无法选择所接种疫苗的产地,最后都有可能“半推半就”之下,“被自愿”前往接种,这是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是自身安全,另一方面是考虑自身身份。

可以预期,疫苗接种问题,将会是继年初封关争议、是否参与普及社区检测后,另一次涉及医护界的潜在政治风波。或因如此,林郑月娥昨晚于fb发帖提到“只要有任何一款新冠肺炎疫苗在香港核准作紧急使用,我和团队会第一时间接种”,相信也是希望挽回公众对疫苗信心的表现。但到底如何和医护界有效沟通,似乎是日后疫苗接种工作一个必然要触及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