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大状梁嘉善接公民党秘书长:拒做不发声的人 场外留一道气

撰文: 周礼希
出版:更新:

创立14年的公民党,短短几个月遭受重创,参选、延任均被连环DQ,杨岳桥、郭荣铿等政治明星退出执委会,换上一班新生代挑起大梁。新任公民党秘书长、大律师梁嘉善接受《香港01》专访时表示,不能再用过去从政的路线图计划未来,目前最重要是汇集香港人的“气”,在议会外亦要积极发声。
公民党一向被称“大状党”,但梁嘉善眼中,他们的专业路向更接近日本的“职人精神”,最重要是令外界感受到他们在各专业范畴值得信任。她期望公民党重拾针对议题的解说工作,尽最大努力“扫盲”,提升公民社会对时政的关注热度。

大律师政党两边走

梁嘉善(Jessica)的名字开始为人熟悉,源于去年反修例事件中,她多次通宵达旦赶赴不同警署,为被捕示威者提供法律支援。2019年才成为大律师,初出茅庐即半只脚踏入政界,在杨岳桥的议员办公室工作,一度被视为杨岳桥的接班人,梁嘉善笑言不解,“我刚看自己的社交媒体,最近合照较多的都是谭文豪。”

政治环境风高浪急,多名民主派人士近日被捕或判囚,投身政坛不担心日后可能要承受牢狱之灾?梁嘉善指,社会最近变得很“二分法”,有朋友出于惊恐,连数年前在社交媒体发言、大学时参与活动的纪录都删除,担心只是voice out(发声)都会身陷险境,但她却认为在此二元之下,自己更不能做不发声的人,只好走到二元的另一边。

场外记者会争话语权

公民党早前改选执委会,新丁梁嘉善顶上出任秘书长,执委平均年龄为不足39岁,为历届最年轻。民主派总辞后,立法会变成“单声道”,梁嘉善决定与前议员谭文豪逢周三、周五,在立会外举行记者会,回应焦点议题,党内亦设立了专题小组,就不同政策议题分工,冀在议程、文件上发掘议题,主动出击。
她续称,现时制度内无人可制约建制派,就算民建联提出设量刑委员会的建议,虽未必多人接受,但这种话语权失去制衡最令她担心,公民党正计划推出短片解构政策时弊,尽最大努力“扫盲”。

公民党定位如“职人精神”

不过,经过内会风波、国安法、DQ议员资格等事件,今日的公民党仿佛成为眼中钉,日后是否只能在场外发声,议会之路已绝?梁嘉善认为,议会之重要在于其代表性及民主成份,认为香港人始终要有声音代表,但目前评估公民党将来是否参选,仍言之尚早。

至于短期工作,梁嘉善认为需要积极汇集香港人的“气”,“那道气会断的,失望一次,失望两次,失望三次就会完的了”,因此要让香港人知道,就算前途多困难,民主公义的声音犹在。

公民党于2006年创党,由学者、大律师等专业人士为主,素有“大状党”之称,但梁嘉善眼中的公民党,较接近日本的“职人精神”。她认为,创党“四大状”吸引人的地方并非其西装或袋巾,而是他们令人觉得“信得过”,在专门知识方面有地位。她指,即使新一代公民党没当年“四大状”在法律界之崇高地位,惟认真程度不下当年,各有各专业、人脉,要令人相信“公民党”这个招牌的出品。

叹法治失可确定性

杨岳桥几年前参选时曾扬言,若有人破坏本港司法系统,“Over my dead body”,一直被年青人揶揄至今,作为新生代大律师,今日香港法治是否仍然“有险可守”?梁嘉善说,法治制度的运作有赖于可确定性,但现今的法治环境却充满不确定性,令人失去信心。

她不讳言,当法治执行得差,公众没可能有信心,指法治的每一环都紧紧相扣,当其中个别一些环节松散时,自然会对其他环节有影响。她认为,公众在学习及了解整个制度本应如何执行后,足以得知法治制度有何问题,举例指警方扣留被捕人士与过往有很大分别,一些案件以前经过一定程序就会放人,现时拘捕后却先扣留二十多至三十个小时等,警员亦可能对冷处理律师查询,这些本应不该发生。

梁嘉善近年在新东进行地区工作,被视为杨岳桥“Plan B”。(梁嘉善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