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顾委会讨论《铿锵集》721 特辑 有委员促检视陈述是否平衡

撰文: 林剑
出版:更新:

港台节目《铿锵集》今年一集有关元朗7.21袭击事件的节目,访问立法会议员何君尧,播出后引起后者不满并去信港台投诉。港台顾问委员会于今年7月31日、上届最后一次会议会上讨论,当时委员会表示将严肃跟进。
顾委会近日上载当日的会议纪录,披露更多讨论过程。席间有委员提出,港台应认真跟进信中内容,并于调查后检视港台对7.21事件整体陈述是否平衡。有委员更要求,港台跟进“不够宏观、偏颇、节目质素差劣”等指控。不过身兼台长的广播处长梁家荣认为,铿锵集7.21事件节目水准足以作为新闻学教材,而追查真相期间,自然会有人感到被冒犯。
此外,另一份新公开的会议纪录可见,时任顾委会主席陈建强曾于会上建议,港台日后可制作有关港区国安法、《国歌法》及公务员应效忠国家的节目,以协助市民了解《港区国安法》立法的原意及背景。

梁家荣回应指,《铿锵集》7.21事件节目水准足以作为新闻学教材。(资料图片)

梁家荣:追查真相难免有人会感冒犯 7.21报道足以成为教材

7月中播出的《铿锵集:721谁主真相》,访问何君尧期间问及他和事件的关系,引起何不满,他认为节目编导有既定的错误立场,刻意针对其本人,于是去信投诉。于7月31日的会议中,广播处长梁家荣回应指,感谢何君尧对港台节目的支持,但强调制作纪录片探讨真相“并非只求数值上的平衡”,认为在角度众多的情况下,传媒人更须谨慎处理如何取得真正的平衡,对此欢迎何君尧提供意见。

根据当日的会议纪录,梁家荣在会上指,港台作为公共广播机构,会考虑和参考任何人的看法;在节目制作角度而言,作为港台总编辑,他认为近期及一年前关于7.21事件的两集《铿锵集》(《铿锵集:721 谁主真相》及《铿锵集:721 元朗黑夜》),无论从新闻学、纪录片、拍摄角度、剪接、追查或素材选取等角度,制作水准足以作为新闻学的教材和典范。他表示,此类追查真相的节目有时难免会令某些人感到冒犯,因而引来一些激烈反应。

有顾委会成员表示,特别关注《铿锵集:721谁主真相》的两个追访镜头,认为以旁述形式已可表达采访过程,又以教育工作者角度指出,如受访者已表示无法即场回应,理应获得尊重。该成员指,认同该集《铿锵集》拍摄细腻,有如实反映真相,但却未有谈及7.21的“另一位关键人物”,期望节目探讨“事件的另一面”,展现“多元角度”。

港台机构传讯及节目标准总监伍曼仪回应指,展示“反应镜头(reaction shots)”是传理学及新闻学里的一种追问技巧,目的是让观众掌握追查真相的真实情况。时任副广播处长(节目)陈敏娟亦指,当记者循一般途径无法取得答案,有时会主动追访受访者,新闻学称之为“登门造访(door-stepping strategy)”,是新闻采访的常用技巧。

席间,有一名成员提到投诉内容本身较具争议性,因为社会一直热烈讨论7.21事件,事件从发生至今出现不同及改变的描述本身已值得探讨。该委员建议,建议港台认真跟进信中的指控是否属实,包括不够宏观、偏颇、节目质素差劣等,并在调查后检视港台对7.21事件的整体陈述是否平衡。

何君尧不满《铿锵集》节目内容,去信投诉。(资料图片)

主席建议制作国安法、国歌法、公仆效忠国家内容

此外,顾委会同时上载“节目编辑方针、节目标准及质素工作小组”于6月10日的第一次会议纪录。有成员关注到,通讯事务管理局曾就外间投诉,警告一集《头条新闻》节目,认为港台应“拿揑在虚构情节的想像空间与内容准确性之间取得平衡”,她认为节目可以讽刺时弊,但不能捏造事实和损害到一国两制,并应培养国民身份认同。梁家荣回应,收到通讯局裁决后已将被警告的环节停播,并于完季后暂停制作《头条新闻》。

时任顾委会主席陈建强则提到,对于外界有意见认为港台应履行《香港电台约章》第4(a)段订明的公共目的及使命,他认为是反映外界明白港台作为公共广播机构有别于商营机构。他建议,港台制作有关《港区国安法》、《国歌法》及公务员应效忠国家的节目,以协助市民了解《港区国安法》立法的原意及背景,培养公民及国民身分认同,以减少社会矛盾。于7月31日的会议中,陈建强补充指相关建议只属方向性,他并非有意参与港台的日常工作。

梁家荣回应指,《港区国安法》的条文尚未公布时,港台的电台及电视节目每天基本上都有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讨论,并邀请不同嘉宾探讨《港区国安法》的精神。在条文公布后,港台随即透过不同节目详细讨论条文的内容,务求增加市民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