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建制狙击历史科考中日关系 叶建源:问题重分析不必认同
中学文凭试(DSE)历史科今日(14日)开考,当中卷一必答题第2(c)题问考生是否同意在1900至1945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并附以参考资料。民建联立法会议员周浩鼎批评有关问法荒谬,质疑背后是否有暗示;新民党叶刘淑仪亦质疑问题不公道、有主导性。
教育界立法会议员叶建源表示,该问题是近年常见的问题题型,本身提供了参考资料,考验考生分析资料及结合对历史的认识作答,即使考生不认同问题的形容,亦可以表明不同意并解答,一样有机会取得好成绩,并非要考生认同。他又指,毛泽东亦有说过类似感谢日本侵华的言论,强调这类说法需要配合语境才能正确理解。
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主席叶刘淑仪认为,日本侵华是暴行、是对国民的伤害,质疑为何会有人在考试上用此问法,以求得出相反的答案。她认为,公众会考虑考评局内是否有黑箱作业,认为应该有正确的指引,检讨出题目的机制应是否有问题。
叶建源回应事件时强调,对于问题提到“利多于弊”的句子,相信很多人都认为不能接受,包括他自己。但他解释,题目并无规定考生如何作答,而同一试卷亦有类似的题目,以一模一样的方式问及欧洲统合。他强调,这类问题的用意,在于考验学生是否能解读资料,而这是历史科出题的趋势,考核考生分析能力,并非要求考生认同问题的陈述句。他又指出,1900年至1945年间发生了很多事,虽然最深刻的事件为抗日战争,但这并非惟一发生的历史事件。
至于近日有考评局高层有关日本侵华的言论,指“没有日本侵华,哪有新中国?忘本呀!”等,有人质疑该言论与是次出题有关,叶建源相信,考评局出题工作并非一人所为,亦有机制、抽签及多人把关等,质疑此言论与出题两者是否有直接关系。
他又提到,虽然他不认识表达有关言论的考评局人员,但据悉该人亦是读历史出身,而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亦有说过类似的说话,强调要留意说话的语境为何。他批评,将该考评局人员与朋友私下的言论,被抽出并指为其政治立场,做法过于武断。
叶建源批评,针对考评局人员与朋友间私下言论的做法,有如“批斗”、“文字狱”,强调此风不可长。
周浩鼎质疑,该职员言论是尝试美化日本侵华,对有考评局成员如此说话感到失望,质疑有关人士是否适合任职其职位,建议局方考虑设立惩处机制,并要有公开纪录让家长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