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丨棚仔成抗疫基金漏网之鱼 档主制布口罩疫境自救再助人

撰文: 翟睿敏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本港,社会人心跌荡,由通宵冒寒抢购口罩,到公司生意惨淡被迫放无薪假甚或被裁员,港人由疫情爆发以来可谓每日都活于惶恐之中。
政府周三(8日)公布的第二轮防疫抗疫基金,连同为雇主代支6个月薪酬的“保就业”措施,目的是为了帮助各行各业应对目前困境,并协助打工仔保全饭碗,惟政策之下尚有不少行业成为漏网之鱼。
于俗称棚仔的深水埗钦州街布贩市场工作逾40多年的何应开,由政府2015年宣布清拆棚仔之时,肩负起商贩关注组主席一职,便深刻感受到政府从未向这个在社会上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群伸予过援手。暂时挨过被清拆的命运,疫情带来的风浪又接踵而至,惟因为牌照问题,生意跌幅近9成的棚仔档主在多轮抗疫资助中均未能得益。
何应开面对生意惨淡,利用自己在布料上的专业自行研发生产布口罩,逆境自救,更免费送赠予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士,为的是希望于疫情期间能有更多人受惠,“自己嘅情况又未坏到要乞米,希望可以同大家同舟共济”。

棚仔布贩何应开。(李敏聪摄)

在疫情爆发前,棚仔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一班为了完成功课、到市场寻找布料的设计系学生,但停学以来生意变得惨淡,生意跌幅近8、9成,何应开的档舖甚至出现一星期只有一两日发市的情况,原本棚仔内三五成群的学生,现在只剩下寥寥可数的路人。

政府周二(8日)宣布推出第二轮的抗疫基金及“保就业”措施,虽然目的是为了补漏拾遗,但棚仔的一众档主仍然未能惠及。何应开解释,棚仔档主没有商业登记或小贩牌照,没有资格领取政府的资助,而政府的“保就业”措施根据强积金户口发放,惟棚仔的档主近9成都没有强积金供款。

疫情以来,何应开的档舖月入不足一万,一家四口除了日常基本开支,更要负担两名子女一年共30多万的大学学费。在生意低迷的情况下,何应开甚至要替邻档的舅父开舖,“反正出黎都冇生意,变相佢可以节省车费”。

+1

“一罩难求”下自研口罩 助己再助人

面对难关,何应开未有自怨自艾,与所有香港人一样,近日除了为生计烦扰,另一大困难是市面上口罩“一罩难求”,何应开更借此为自己在绝处谋求出路,“买唔到口罩由过年起好头痛”,何应开称,“系市面四围都买唔到,排队又排唔到”,心生一计决定利用自己所售的布料自制口罩。

作为制作口罩的“初哥”,何应开由零开始逐步摸索,从网上自学口罩构造,逐一研究哪种布料可满足口罩防水、隔尘及吸湿的功能,透过多次的测试一直改进,现在第四代的成品可重复清洗及使用近2个月,成本大概10元一个。

何应开坦言,起初自制布口罩只为自用,直到后来有些路人甚至领取综缓的低下阶层,都表示未能买到口罩,就产生制造多一些布口罩送赠他人的念头,“送出去之后发现越黎越多人有需要,就谂不如做多一啲...有能力嘅人就向佢收钱,冇能力嘅人就送俾佢”,至今共送出约1500多个自制布口罩,每一个都是由自己与太太一手一脚,花费15分钟至半小时不等的时间制成,何应开更在网上发放消息,欢迎所有非牟利团体向他申请免费布口罩,再转赠社会上有需要的群体。

望政府将棚仔视为社会一份子 施予援手共度难关

在疫情严重影响生意的同时,何应开仍然选择免费送出口罩,虽然其余售卖口罩的收益可以帮补原来2成左右的收入,但扣除送出的口罩成本“其实只系打个和”,当中包含的是与港人同舟共济的心意,“希望自己赚咗嘅同时,情况又未坏到要乞米,可以做到自己嘅一份,同大家共度难关”。

作为棚仔代表,何应开更关心的是其他档主能否一起渡过疫情,并非每个档主可以像自己一样找到合适的布料制作布口罩,这几个月一直面临著近乎零收入的困境,希望政府能看到他们的需要,并将棚仔档主视为社会的一份子施予援手,“希望政府能真真正正睇到民心、民情,而非得把口讲”、“总之用咩形式(资助)都好,希望我地能够惠及到”。

身逢绝处但仍抱有希望,大概就是一班棚仔档主一直以来的信念。4年前政府虽宣布清拆棚仔,但凭著自救的决心20多档档主仍然屹立至今,面对疫情这个看似更大的风浪,何应开对未来仍然抱著希望,“我地都唔会失望,疫情过后我地仍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