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沈旭晖伙跨光谱学者研究成因 陈弘毅、王永平参与

撰文: 郑宝生
出版:更新:

逃犯条例风波持续3个月未平息,早前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布设立对话平台,但有不少人认为缺乏成效,学者沈旭晖就已表态不参与。
沈旭晖今日在facebook公布,与多名不同光谱的学者组成研究平台,探讨逃犯条例修订令民怨爆发的各种成因。

政府与民众缺乏互信 难探讨运动根本原因

沈旭晖表示,现时政府施政、执法手段存在高度争议,民间与政府缺乏互信,加上对话的形式主义、预设前提、政治正确的的红线、持续警民冲突等,均令各界难以探讨真正的根本成因,“令‘平台’只会沦为没有诚意的‘散水平台’”。

他认为,假如政府不正视真正的制度性根本原因,以及过程产生的诸如警察执法引发严重争议等问题,“只以权术和警力粉饰太平,冲突永不会停止”。他又指政府失信于社会,出现任何争议,群众就会出来。

沈旭晖表示,为了促成真正具建设性的前瞻思考,推进了一个研究计划,名为“Stakeholders in 2047: Depiction and Account of the Future, by the Future and for the Future”,让运动参与者特别是年轻人,与学者分享对未来的想像,再由学者单对单分析。

平台有不同光谱的学者参与,包括建制派学者、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陈弘毅。(资料图片)

冀招募100学者义工 单对单访问参与者

该计划涵盖不同光谱的学者,包括沈旭晖、孔德维、孔诰烽、王永平、李少南、林超英、梁卓伟、梁启智、程介明、陈弘毅、黄伟豪和Emily Nason,并正招募目前或曾在大学全职、兼职工作的学者担任义工,以任何形式访问和他有互信的学生、年轻人或运动参与者,可以匿名及以虚拟方式访问,让对方没有顾忌和预设前提之下畅所欲言,现时目标是找到100位学者义工。

冀说出受访者认为的根本问题与未来意见

该计划希望受访者分享见解,包括怎样理解逃犯条例修订活动的根本原因、香港回归的最根本问题等,说出他们在各个岗位的经历,心底里的最大诉求,以及认为2047年香港的理想前景、制度、国际地位应是怎样。

学者整理访谈内容之后,会提出各自专业领域出发的简单剖析,以及个人回应,目的是让访问成为几代香港人双向互动,同时借助不同学者的学术训练,剖析各自眼中的未来图像。

沈旭晖表示,希望受访者无顾忌下清心直说,而特区政府及北京也要全面理解,实事求是,而不是自欺欺人。(林若勤摄)

不下结论让公众参考 考虑增加英文出版

沈旭晖表示,希望计划可以滚动进行,每份报告完成之后会结集出版,他们不会下结论,除了让公众参考,也会直接送呈有关当局,并在资源许可的前提下翻译成英文在国际出版社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