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指政改错综复杂 汤家骅:非今日年轻人可容易理解
撰文: 彭毅诗
出版:更新:
行政会议成员汤家骅今日(12日)在facebook撰文谈重启政改,提到有人指年轻人愤怒和不信任的其中一个重要源头是政改失败,但要成功通过政改谈何容易,因政改涉及错综复杂的考虑,“恐怕并非今天的年轻人可以容易理解和接受”。
前立法会主席曾钰成早前表示,没普选的希望造成年轻人怨愤的重要因素,提议港府应立刻给予港人普选的希望,解决修例风波。
汤家骅在文中指,香港人争取民主历时三十载,但却要到了这世代才爆发了不可收拾的浪潮,怎样走下去似乎还看年轻人的激情能否改变一切。他认为在任何地方,政制改革也是一个敏感难题,在香港,“一国两制”令问题更为复杂:“简单而言,政改最少涉及三大持份者:北京政府、建制派和民主派。特区政府身为促进者,必须在这三大持份者间不断周旋,希望能在宪法上、政治上和现实上找到一些能容纳共识的空间,实在谈何容易。”
【立法会冲击】感年轻人对政府怀敌意 曾钰成促给港人普选希望【逃犯条例】光复港大集会数百人出席 深夜往校长府要求张翔出来【逃犯条例】指“寿终正寝”是最彻底说法 曾钰成:毋须执著撤回【逃犯条例】行会变代罪羔羊 曾钰成:为何不是问责官员下台?
汤家骅又指,另一重要因素是各持份者对建立民主的意愿和决心,这份意愿和决心因应不同的政治考虑和现实需求在不同时段,并非一般人所想像的强大和坚定,最重要的可能是大家对建立民主的政治目的和期望有所差异,并存在一定的,甚至难以解决的矛盾,他举例民主派对公民提名的坚持和《基本法》所规定的选举委员会正是体现这种矛盾。
他认为,克服这种矛盾最终要看争取民主的意愿和决心是否大于一切、在这争取过程中有否妥协的准备和争取阶段性成果的智慧:“这种错综复杂的考虑恐怕并非今天的年轻人可以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无论如何,似乎今天真正有争取民主之意愿和决心的人少之又少,更遑论真正有政治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