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马恩国:内地司法改革已较阳光 游行属政治抹黑行为
政府修订《逃犯条例》内容备受争议,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主席马恩国、立法会内务委员会前主席刘健仪、前立法会议员何俊仁及立法会议员范国威今(9日) 出席城市论坛,讨论《逃犯条例》修订。马恩国表示,中国刑事法已符合七项联合国的最低人权保障,对于外界认为内地没有公平审讯,他称指公开审讯不是联合国最低的人权保障,认为现时大陆司法改革已较为阳光;何俊仁以维权律师王全璋一案为例,指该案件至今仍没判证,即使王全璋入狱后亦未有人能够探狱,反映内地的审讯制度不公的情况。
对于政府早前就修例提出六项修订,包括将移交罪行门槛由3年增至7年或以上等。范国威认为修订只属少修少补,不能将人权保障写入法律条文,他强调核心是内地没公平审讯。刘健仪对此不表认同,她称政府由当初引渡门槛由一年增至三年,再改至七年或以上,并不属少修少补。对于人权保障未能纳入法律条文,她认为正是法案委员会无能成立的可惜之处,期望在全体委员会部分能就此商讨。
何俊仁表示,《逃犯条例》修订不是埋首沙堆的问题,政府多年不处理一定有其目的,惟政府却要强推在两个月通过。他重强调修例重点是内地的审讯制度不公,他以维权律师王全璋为例,其案件没有判证,即使王全璋入狱后亦未有人能探狱。
马恩国认为,联合国范本规定最低人权保障,其中中国刑事法已符合七项最低人权保障,包括让被告有自辩权、有即时翻译等。对于外界对内地的公平审讯存疑,马恩国指公开审讯不是联合国最低的人权保障,他认为现时大陆司法改革已经较为阳光。刘健仪亦称,内地的法制已不断改善,或有部分个案出现不理想情况,惟强调内地在法律条文的草拟相对完善,审讯亦有效率。
刘健仪认为,游行人数多与少不重要,反而是显示出市民有不安情绪,强调政府应该要知道、明白有关情况。对于自由党会否改变立场?她称政府的修订已有回应商界的回应,认为四位商界的立法会议员要聆听商界声音。何俊仁表示,大热天时多名市民走出来,是为这一代和下一代市民的自由和幸福。
对于今天下午民阵将发起大型游行,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范国威认为是历史上重要一页,特别是跨界别联署、发声,他认为今日游行与2003的游行相似,希望透过上街阻止“送中恶法”通过。马恩国则认为游行是政治化的抹黑行为,他称菲律宾的人权排名为92名,比起内地的82名更差,但香港亦已经与菲律宾签署移交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