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秀墟档主批东华三院管理如巡仓 促搁置收铺决定
由政府推动设立,东华三院营运及管理的天水围东华三院天秀墟(天秀墟),其10多间商户今(12日)联同热血公民立法会议员郑松泰,抗议东华三院的管理制度犹如“监狱式管理”,每小时以拍照的方式巡查店铺及点名,又以开舖时数不足为由,无理迫迁商户。郑松泰促请民政事务署介入并调停,要求东华三院搁置收铺的决定,并检讨天秀墟的营运及管理安排。
该10多间天秀墟商户,在1月收到通知,指他们在去年5月至9月期间的开舖时数不足,需在2月1日迁走。在天秀墟经营海味生意,开舖将近6年的叶女士表示,天秀墟存在点名制度,铺主需在一个月内,至少开舖20天,每天不少于8小时。叶女士指,以往如店铺打开门,已代表开舖,但从去年三月开始,东华三院的保安会每小时巡查店铺,并用摄录机拍照,如档主不在舖内,该小时则被当作没有开舖。叶女士几乎每天都开铺,一般从早上9时营业到晚上8时,仍收到通知指她的开舖时间不足。
巡查时不在店 被当无开铺
她表示,如果店主在保安巡查期间去厕所,没有在舖内,亦会被当作没有开舖,形容东华三院的管理是“监狱式的管理”,未有人性化。她续指,点名制度的原意是约束利用天秀墟舖位作为仓库的店主,质疑为何要迫迁做生意的档主。由于被指开舖时间不足,叶女士其中一间店铺被收走,她在过年前曾以赊货的方式购入海味,但遭东华三院被迫搬迁后未能开舖,损失约80万元。
另一位售卖糖果的洪女士表示,有客人来购物,但遇上保安巡查,客人不愿出镜,“你突然拿摄录机来,客人都被吓走”。她曾询问东华三院所拍摄的照片的用途,职员表示照片只是作为记录,但洪女士仍担心会否照片的私隐会被公开。
批东华三院过桥抽板 早前“孖铺”可酌情处理
东华三院亦表示一人两铺(“孖铺”)是严重违反开舖时数,要求收回其中一间店铺。天秀墟原本只允许同一人只能申请一个舖位,其中一位店主麦女士表示,但由于早年天秀墟人流少,较为冷清,因此酌情允许有店主以朋友或家人的名义,拥有多一间舖位,现在则指一人两铺(“孖铺”)是违规,质疑是过桥抽板。开舖接近5年,售卖鸡蛋的陈先生,同时为不再经营的弟弟管理店铺,但两间店铺并不相邻,分身乏术,如他只出现在一间舖内,另一间未见店主,亦会被当作没有开舖。“根本我是打开门嘅,有卖嘢嘅,(两间店铺只隔一条街),如有人买嘢就会通知我,但都话我不合格,我系度开足铺都话我不合格,我都无声出啦。”
叶女士认为,东华三院是慈善机构,帮助弱势社群,“但现在东华(三院)强行收铺,是将我们迫入绝境。”郑松泰表示,天秀墟的设立并非为了赚钱,应是辅助基层市民有糊口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自力更生,强调东华三院的管理制度不符合天秀墟设立的原意。他促请民政事务署介入并调停,要求东华三院搁置收铺的决定,并检讨现有的管理制度。
东华三院:档主未能亲自驻档 会酌情处理
东华三院则回复指,因应墟内不少档主因种种情况未能每天亲自驻档,东华三院一直本著支援弱势社群的宗旨,以酌情方式处理,当中包括巡查时只需档内有人当值,不论是否档主本人,均视作有人驻档;若遇特殊且合理的情况而未能达到驻档要求,例如因病未能驻档等原因,档户可提供有效证明(如病假证明书)作出上诉,由非东华三院代表组成的天秀墟上诉委员会,以客观及独立方式去讨论及议决每个个案,确保裁决公平公正及合理。
该院又指,天秀墟提供177个档位,平均承租率约为90%(截至2018年12月),过去6个月有近100人登记轮候档位。天秀墟为善用社会资源,一直有既定机制监察及管理档户营运,以确保其营运符合天秀墟的档位营运守则及规定,善用墟内档位。
因此,东华三院于2018年底通知17名违规的档户,其租约于2019年2月1日届满后将不获续约。而由非东华三院代表组成的独立天秀墟上诉委员会亦已开会审视17名档户呈请的申请,有3档上诉得直,可继续营运。其他上诉不得直的14档档户,现已有4个交还档位,另有1档亦预计于月底迁出。
东华三院强调,已通过多个渠道与持份者保持沟通及联系,当中包括管理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档户推选的代表)、档户双月会及于2019年1月18日与立法会议员郑松泰先生的会面,阐述墟市的营运需由177名档户共同遵守既定的守则及支持,方可善用天秀墟有限的档位,以达利民益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