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打击炒黄牛方案:购票实名制、红馆伊馆受规管
俗称“炒黄牛”的演唱会等门票炒卖问题猖獗,政府拟进一步推措施打击,今日向立法会提交文件交代。有关的考虑措施包括:修例将红馆、伊馆等康文署场地也纳入规管,日后炒卖有关门券即属违法;采取“实名制”,机构出售门票时须登记购票者资料,甚至于票上记有购票者资料作核实;以及降低门票的内部认购比率,增加公开发售数量等。
《香港01》早前独家报道,民政事务局将交代处理炒“黄牛飞”方案。政府在提交立法会的文件指,近期部分在香港举行的流行音乐会,其门票于公开发售期间很快售罄,而该些门票其后于市场出售,叫价不时比起原价 为高,所以社会上有意见认为政府应采取适当行动打击“炒黄牛”。民政事务局的建议:
1.采取法律措施,修例将红馆、伊馆也纳入规管
文件指,《公众娱乐场所 条例 》第 6(1)(b) 条不容许任何人以高于门票本身的价值售卖门票,但现时康文署辖下场地如红馆和伊馆等,根据《公众娱乐场所(豁免)令》(第172D章)无须领有公众娱乐场所牌照,因此前述有关售卖活动门票的规定并不适用于该些场地。换言之,修例后炒卖红馆和伊馆演唱会门券即属违法。当局提出,一旦立法 ,不仅娱乐节目门票,其他于康文署场地的所有售票活动 ,包括商业娱乐节目、艺术表演 、体育赛事 、 宗教活动等门票转售,日后亦或受法例规管,此外,一些未满座的节目也或受影响。
2.实名制
政府在文件中亦提到,订立法例以外,其中一个可有效打击门票炒卖的方法,便是要求所有租用康文署场地及使用城市售票网的娱乐节目主办机构,必须于出售门票时登记购票者资料,甚至于票上记有购票者资料以供入场时核对观众身分,是否与购票时提供的身分相符,即所谓的“实名制”。文件提到,据康文署了解,节目主办机构普遍表示不少购票人士对“实名制”购票模式有顾虑,当中牵涉私隐和实际执行上的困难,例如购票后能否转名、入场前所需检查程序的时间、 人手安排和主办机构的成本等,主办机构恐怕实行此模式售票会影响门票销情节目运作而一般不倾向采用。
当局表示,明白现时在大型场地如红馆实行“实名制”购票模式时会有一定困难,观众亦须提早到达场地核实身分,例如晚上八时的演场会,观众 可能须于六时或更早时候到达。康文署会继续与政府资讯科技总 监办公室共同研究及合作,并透过将在明年四月成立的“智慧政 府创新实验室”,邀请有关业界提交既能方便观众进场同时亦能 保障私隐的科技解决方案。在此之前,康文署将继续容许主办机构选择是否实行“实名制”,亦会尽力提供协助和配合,以及与各节目主办机构商议切合有关节目个别情况的可行票务方案。
除此以外,城市售票网亦会探讨以抽签方式售票的方案。但文件指出,据康文署了解,节目主办机构一般认为抽签方式牵涉复杂的运作细则,亦有欠灵活,不符合其销售策略。
3.采取行政措施 增加公开门票供应
政府认为,二手门票价格反映供求情况。如能增加门票供应,有助减少门票转售图利的机会。根据康文署表演场地的租用条款,租用人如举行收费活动并选用城市售票网销售门票,每场节目在票价表上所列任何一种 票价的内销门票,总数不得超过一个指定比例。该比例原本划一 为不超过49%,但经与演出业界商讨并检讨城市售票网的安排及不同场地的特性后,自2001年起将红馆和伊馆的相关比例增至不 超过80%。而其他场地则维持不变。这表示在红馆和伊馆举办的售票表演活动,主办机构最多可保留80%的座位作内部销售,而把余下20%向公众发售。以红馆座位上限为12000个为例,主办机构每场最多可保留9600座位作内部销售,向公众发售的门票约2 400张。
当局在文件中指,即使现时首日内销门票的平均比例仍然低于 80%的上限,在衡量不同理据后,当局认为红馆和伊馆的内销门票比例的上限有下调空间。但考虑到演出业界的关注,当局认为不宜立即大幅度降低内销门票比例,而应逐步下调有关比例。
当局亦会考虑 加入其他较灵活条款,例如容许内销门票上限以整个表演节目所有场数计算,并设应用新比例的表演场数门槛( 换言之,表演节目达到一定场数才需要应用新的内销门票比例上限) 。
4.增加表演场地
文件指,政府已预留$200 亿元在未来十年改善和增建文化设施,包括兴建东九龙文化中心、兴建新界东文化中心、扩建香港大会堂、 翻新香港文化中心等。西九文化区内多项文化艺术设施亦将相继落成,首个表演艺术场地戏曲中心将于2019 年 1 月启用。艺术公园已由今年初起,分阶段开放供市民享用;位处艺术公园中央,设有黑盒剧场和户外舞台的自由空间将在2019年启用。
演艺综合剧场的相关工程亦进行得如火如荼。所有工程完成后,香港的表演场地将会大增。另外,日后启德体育园内的主场馆可容纳约50 000 名观众,可供举办各项大型体育赛事,亦可作文娱及其 它用途,如音乐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