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东大屿南丫填海、释放农地 增5200公顷地 胡应湘:非官商勾结

撰文: 林景辉 郑榕笛
出版:更新:

特首林郑月娥于《施政报告》提出填海1700公顷设立东大屿都会,引来社会反响,反对团体更举行大型示威游行。曾多次建议于香港中部水域填海的合和主席胡应湘,今日(26日)接受《香港01》等传媒专访时,再次提出4大增加土地供应选项,当中以大规模于东大屿填海2600公顷最为瞩目。他直指填海不单不会“倒钱落海”,更会创造接近一万亿元盈余,又否认计划是官商勾结,“我今年82岁,搞得嚟天光”。

胡应湘今日(26日)接受《香港01》等传媒专访时,再次提出4大增加土地供应选项,当中以大规模于东大屿填海2600公顷最为瞩目。(卢翊铭摄)

董建华再邀为土地房屋献策

香港一向面对缺乏土地问题,但社会对棕地、新界私农地、粉岭高尔夫球场、填海、郊野公园边陲地带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响。身为土木工程师的胡应湘今日接受访问时,再次提出其对“解决香港土地及房屋供应的一点提议”。他透露,前特首董建华早于1997年上任前已亲自邀请他,就八万五建屋计划提供土地选项,以容纳未来1000万人的人口,当时认为要1万公顷土地,惟及后金融风暴,“生不逢时”,无疾而终。胡应湘称,去年董建华再次邀请他,“你系专业人士,香港房屋问题严重,有乜意见?”,而他眼见香港人均居住面积只得170呎,是世界倒数第二差,“近年㓥房、纳米楼盛行,年轻人置业天方夜谭,专业人士都负担不起,社会财富在政府及少数地产商,财富分配不公平”,虽然他坦言“系受益者”,但认为情况严重,遂再作冯妇作出建议。

他建议4大方向发展土地,即:

1. 在多个浅水区填海,如东大屿填海2600公顷、南丫岛填海445公顷并发展南丫岛1355公顷陆地、沙田马料水填海490公顷,共5200公顷用地;2. 优化乙种换地权益书(容许持有人每5平方呎被收回农地,可于将来换取2平方呎同样位于新界的屋地)制度,释放大量新界棕地及农地,如洪水桥、新界北;3. 发展接近市区的郊野公园边陲地带,补回偏远郊外同等面积绿化地,令整体郊野公园面积不减;4. 适量“开山”,如大屿山芝麻湾、南丫岛及港岛以南山头,以采得泥石填海

对于环保团体批评填海影响生态,胡应湘反指有关说法并非金科玉律,讽刺反对者“个个变即时专家”。(卢翊铭摄)

↓↓点击查看,胡应湘建议在南丫岛及马料水填海↓↓

期望人均居住面积增至220呎

除了东大屿填海(2600公顷)、南丫岛陆地及填海(1800公顷),加上发展新界土地(包括沙田马料水填海490公顷)合共800公顷,初步估计可增加5200公顷土地,单以东大屿及南丫岛陆地及填海,已可提供4.15亿平方呎住宅面积,共容纳186万人居住,期望将港人均居住面积增至220呎。另外,他直言需要有完善交通规划,包括在东大屿兴建连接大屿山北及港岛西的跨海大桥、高速公路及铁路延线,以及在南丫岛兴建连接东大屿及港岛南大桥,兴建隧道贯通港岛南北,并将南港岛线由海怡半岛延伸至南丫岛榕树湾。

胡应湘建议以公开投标,包括管理、设计、建设、施工等总承包方式处理填海,可以将工程造价节省20%,初步估算东大屿填海2600公顷的总成本只需3300多亿元,“新加坡、南韩、深圳填咁多海都未破产”,填海不单不会“倒钱落海”,以公私营楼宇六四比,更会创造接近一万亿元盈余。

讽刺反填海者“个个变即时专家”

他指于《施政报告》公布前两日向特首林郑月娥及发展局提交其方案,“但冇同政府倾过”,又否认计划是官商勾结,“我今年82岁,搞得嚟天光”,笑言“买地政总署的高空图(做研究)都买了数千元”。对于不少环保团体批评填海影响生态,他反指说法非金科玉律,讽刺反对者“个个变即时专家”,又称“有人同我讲,反对的人有地产商背后支持”。他直言大规模填海,地价会较便宜,“否则地价更贵,香港仲死”。

+13
胡应湘估计,东大屿项目填海有收益,单以地价,政府已可赚取7735亿元收入,成本只需2200亿元。(卢翊铭摄)

料东大屿卖地可赚7735亿元

早前《施政报告》提出填海1700公顷设立东大屿都会,政府消息指需要4000至5000亿元,胡应湘以35%土地用作住宅、地积比4倍、公私营楼宇七三比推算,单以地价,政府已可赚取7735亿元收入,成本只需2200亿元。至于为何两者成本相差甚远,他笑言“政府做一定好贵”,“就林郑的方案都起码收到8000亿元(盈余),如果我这个方案要计,一万亿元收入我都敢判断”。

粉岭高球场会员 “但未打过一棍”

至于发展粉岭高球场,他承认自己是高球场会员,“但未打过一棍”,虽然高球场有170公顷,但可以发展成为住宅的只得68公顷,“好多古树、坟墓”,交通亦不便,“住的人去九龙、香港如同旅行……为68公顷使咁多钱,不是生意经,不合理”,而收回粉岭高球场尤如打倒资本主义,不能解决问题,只是转移视线,“我做(发展粉岭高球场)”怕卖唔出”。

早前有英国国家档案馆解密文件指,胡应湘早于1984年已提出倡东大屿填海,惟最终告吹。他承认当年曾向港英政府提出于东大屿中部水域进行大规模填海,作为未来香港新国际机场及大型货柜码头的选址。“当年英资利益睇唔通97后,不投资就没有领导地位,但投资又怕香港前景”,所以才提出私人出资填海,“否则拖下去的话,香港会很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