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运四周年】当年的年轻人去了哪? 记4段回到占领现场的故事
2014年中,87枚催泪弹,掀起雨伞运动的序幕,当年的夏悫道满布彩色帐幕,迎面而来的是一张张青春的面孔,这是一场由学生领导的运动。4年过去,“连侬墙”变回平白无奇的楼梯,但出席周年活动的只剩下数百人,而擦身而过的却以中年、老年人为主,究竟当年的年轻人去了哪?雨伞运动又如何影响这一代的中、老年人?
记者特意走访4周年集会现场,找寻4段回到过去的小故事。
16岁的女学生陈同学放学后没有回家玩手机游戏,或者等晚饭后看热剧“延禧攻略”,而是身穿校服出席伞运四周年集会。脸容不脱稚气旳她,是今年集会中少见的年轻面孔,是甚么令她又回到金钟“连侬墙”下?
她忆述,四年前放催泪弹当晚,自己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示威者被驱赶的画面,感到十分震憾,当时虽然只读中一,但一刻间仿佛成长了许多年。她的脑海不停在想,“觉得我哋咩都冇做过,我哋无错,点解政府要咁样对我哋?”这78枚催泪弹改变了她:“(占领运动)之前咩都唔识,过咗呢件事之后开始睇新闻,每日都睇好多新闻。”
家人觉得占中搅搅震
2014年占领期间她一次也没有到过现场,“因为屋企唔俾,觉得(占中)搅搅震。”当时同学之间对伞运的看法亦两极化,部份同龄人也觉得占中破坏经济。事阻四年,她觉得社会“灰咗”,“好似没有期望,就算示威游行都少咗人。”
可能是弥补过去,亦可能是追求未来,自2015年起陈同学每年都来参加纪念集会。“今年好似人多咗,又多咗港独的标语。”她称自己对港独有保留,但对教育局去信全港中学呼吁防止非法社团渗入的举动,不表赞同,“讨论港独系(应该)接受到。”
梁婆婆:4年间社会改变巨大
如果16岁的女学生是雨伞运动的见证人,那么4岁半的小妮子或许就是这场壮阔社运的未来接棒者。梁婆婆带同4岁半的孙女到场,小女孩发边插着小黄伞,领口扣上“我要真普选”的标语,一脸天真。
“佢应该就唔知发生咩事。”梁婆婆说四年间社会改变巨大,“(政治气候)越来越紧,唔俾香港人出声。等你哋通通好似国内嘅人一样唔敢出声,一出声就拉。”“为咗政权,冇人权。为咗呢件事,我要带细路出嚟。”梁婆婆称,只要自已“仲系度”,就会坚持带小朋友来纪念集会,虽然小妮子未必知道当中的深刻道理,但相信她总有一天会明白。
内地同胞愿受访:从微博知道占中
21岁的欧小姐从广州来港,今日特地到金钟现场。
四年前她就读高三,在微博得知香港发生占中。“(占中)一开始时黄耀明、何韵诗的声音未被(内地)封锁”,欧小姐透过一些香港人的转载,看到和官方不一样的报导,“觉得有点激动,可能对这个运动有很多期待,希望香港可以实现民主。”
欧小姐难忘当时占中现场有秩序,“有一种很多元气氛,我觉得很值得向往”,而事情的结局令她有点失望。
采访结束后,欧小姐表示不愿意被拍照,连背影也不可以,“我还要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