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罗淑佩现象”折射李家超“用人之道”和“用人之难”?
特首李家超以雷霆手段撒换两名局长,震撼官场。记者会上,李家超多番避谈两位前局长的“死因”,郤透过称赞两位新局长表明了问责团队的用人标准。当中具领导才能、有解说力和主动担当,应是政治问责官员的基本要求。值得留意的是他称赞两位新局长有改革意识、以及认同和支持特首的施政理念,毋疑对问责团队定下了新准则﹕必须配合中央要求,锐意改革。
罗淑佩由运输署到房屋署的政绩,显然是李家超提出问责官员标准的例证。但政界郤留意到,罗淑佩升任房屋局常秘只有一年多,如今再升任局长,连如火如茶处理中的公屋富户政策亦要匆匆转交下手。如果说今次果断换人反映了特首不拘一格、锐意求变的“用人之道”,如坐直升机的“罗淑佩现象”是否也反映了特区政府的“用人之难”?
五个月前提问责团队标准 李家超今天更具体列指标
政圈早有耳语林世雄、杨润雄表现不佳,7月1日新政府上场两周年前夕,更频频传出政府要换人。李家超6月底接受传媒访问扫除揣测,表明司局长都符合要求,可以继续留任,当时为问责官员提出三大标准。
第一,方向正唔正确;第二,速度不断快;第三,大家一个团队都希望呢架船一齐去呢个方向。
他当时亦指出,官员之间很难比较,因为每位官员的范畴都不一样,每个政策基础起点亦不一样。
时隔5个多月,“标准”不可同日而语。随著“双雄”突然落马,换上罗淑佩及陈美宝领军文体旅局及运流局,李家超大赞两人表现时,流露出对问责官员的最新标准。
两位新任局长在我邀请时,表现出担当、干劲和热诚,支持和拥抱我的施政理念。两位新任局长有很好的领导才能,有很好的解说能力,也很主动。
除了这六项标准,亦有两项准则。
她们有改革意识,认同和支持我的施政理念。
记者会上被问及是否杨润雄及林世雄缺乏上述特质,李家超无正面回应。
罗淑佩两年内两次“升官”频调部门有原因
罗淑佩过去多年的政绩,可谓为李家超订立标准和准则的提供例证。她2020年至2023年出任运输署署长期间,推行易通行,虽一开始出现混乱挨批,但罗淑佩仍难而上加强宣传,接连见记者及接受访问为易通行延期解说。她任内实施的三隧分流方案,有立法会议员亦大赞她出席会议时解说清晰,亦多次以运输署署长身份向公众介绍释除疑虑。
到2023年8月起,罗淑佩出任房屋局常任秘书长兼房屋署署长期间,打击滥用公屋有功,两年间收回约5000个公屋单位,数量如同一个骏洋邨,成绩更获李家超写入施政报告。
短时间任职三个部门、两次“升官”,如今“再上一层楼”出任文体旅局局长,可见李家超对其能力的肯定。
虽则李家超任人唯贤的准则虽明确,但有政界中人认同“罗淑佩”类人才在港府不多,李家超提及的不少特质在官场亦少见,以杨润雄“落马”为例,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欠缺主动性,令人觉得往往需要特首“点名”才“赶功课”;加上任内失误多,例如美斯事件“甩辘”、“无Taylor Swift电话”等,令人感觉无心做。
至于林世雄,政界均认为他并无大错失,估计“死因”是解说能力不足。综合而言,他们认为政府官员并非“个个都唔掂”,但杨润雄及林世雄则“明显有短板”,很多失误累积后,令各方感不满。
我们损失了很多时间,所以我一直向大家说,我是追时间、追成绩。我未来希望做大量工作,为市民服务,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社会效益。
有否检视所有官员表现? 特首﹕“好有信心团队符合要求”
中央多次要求香港要改革,今届政府未到届中便换两局长,时间亦较前两任特首早,可见改善施政的迫切性。李家超明言要“追时间、追成绩”,人材难求,换人之后,还得倚靠“留下来的人”做出成绩。
记者会上,有记者便直接问李家超除杨润雄和林世雄外,有没有检视全体官员表现,特别是有否指示财金官员“要做好啲”? 李家超回应说今次换人之后“好有信心,我的团队符合我的要求”,似是派了定心丸,换人行动到此为止。
但部分资深政界人士郤有不同看法。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接受《香港01》访问时便估计,日后应该会不时出现管治班子换人情况,原因包括“提升政府管治权威,更好落实政纲,亦都令到其他管治班子成员更努力工作”。佳叔此言,是否暗示其他司局长如未能在改革大局中“达标”,也未可安枕? 毕竟只在数月前,特首也曾经明言所有司局长“现在都符合我要求,当然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