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逾80宗永久伤害 梁熙吁立法规管跳弹床等高危运动场所
立法会民建联议员梁熙今日(3日),提出要将跳弹床、笨猪跳等高危运动场所纳入游乐场所牌照范围。他称早前咨询医管局,过去几年,因参与高风险运动而被诊断为永久伤害的案例,平均每年有80宗左右,“每隔几日香港就有一宗”。
梁熙就规管高风险运动处所如弹床游乐场会见传媒,去年因在北角跳弹床,严重受伤的事主及家人亦到场。
去年6月,事主李太来港旅游,在北角渣华道321号一个单位玩跳弹床时,意外撞击到保护膜破损的桌子直角后受伤,随后被送往薄扶林玛丽医院ICU急救,经检查发现身体内部大量出血、肾脏破碎,血压一度下降至20,有生命危险,经住院治疗9日后出院。
涉事公司发生多宗意外 更表示向事主发律师信
夫妇认为涉事公司Ryze的安全措施不到位,属“蓄意伤人”。涉事公司已发生多次顾客受伤事件,事主李太受伤后仅两月,又有两名少年在同一场馆受伤,其中一名头部受伤流血、情况严重。
而位于北角的涉事公司Ryze不仅无向事主道歉及慰问,还在去年7、8月左右,去信事主丈夫称会发律师信。事主李先生亦先后联系民政事务总署和文体局,均收到“不在职责范围内”的回复。
高危运动永久伤害个案多 惟未立法规管
去年6月,梁熙于立法会提出质询,斥政府无部门监管跳弹床。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副局长刘震回复,不觉得跳弹床是“正规体育运动”,认为不应由该局在政策层面规管,不需要事事有专业及严格指引。
梁熙早前亦咨询医管局,过去每年,因参与高风险运动而被诊断为永久伤害的案例数字,收到回复称平均每年80宗左右,“每隔几日香港就有一宗”。
公众娱乐场所牌照由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发出,公众游乐场所牌照由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发出,惟《公众娱乐场所条例》自2002年后未有更新规管新的娱乐项目;而《游乐场地规例》亦自2019年后未有更新,相关法例未能与时俱进。
2016年立法会讨论弹床活动场地的监管问题,时任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表示:“应否就某特定体育或娱乐活动订立规管或发牌制度涉及多个考虑因素,政府必须小心衡量社会需要和利弊,方可作出结论。”刘称,会持续研究跟进。
梁熙指引入游乐场所牌照范围 可增加安全要求
“通常就是非专业场所、非专业参与者,会有问题发生”,梁熙认为,是时候加强立法规管高风险运动场所。他呼吁将笨猪跳、跳弹床等高危运动,纳入游乐场所牌照范围,保障公众参与活动的安全。
他以急救为例解读发牌的重要性,“加上这个处所后,升降机的尺寸必须满足容纳担架等急救器械的要求,如发生意外,就不会因器械在楼梯搬运,错过黄金急救时间”。
他还建议规管弹床游玩的方向及人次,及使用牌照施加条件的权力,要求场所为参与者提供安全培训等,使参与者清楚知道安全风险。
事主将自费集体诉讼 吁政府介入调查
事主丈夫李先生表示,将自费组织集体诉讼。他称只要是同样在该公司场馆受伤、及有场馆安全措施不足证据的事主,欢迎联系他们。
他称已征求律师意见,胜算非常高,即使签了“入场生死状”(即场馆方的免责声明),有相关证据亦有胜算机会。“不愿意单独诉讼,是因为不想自己得到赔偿后,这件事情就草草结束。如果一起做,政府就会关注到。”李先生表示,如政府介入调查,将接受调查的任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