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救护车服务年中试行 医卫局:随行深圳及澳门医生有限度注册
政府年中起试行大湾区跨境直通救护车,深圳和澳门两间指定医院可用当地救护车,将合资格病人送到香港公立医院就医。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强调,救护车上的内地和澳门医生将取得本港有限度注册,但只限在车上工作。
A4联盟立法会议员林素蔚担心,会否有非港人透过计划来港就医,忧虑会剥削本港医疗资源?政府强调,非本地人没有医疗特别需要便不适合计划,必须要是当地没有而香港有的医疗服务,强调不是想来港就医便会安排救护车运送他们来港就医。
政府建议以港大深圳医院和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作试点,两家医院的相关医生会按照临床诊断评估病人情况,并联络医管局及将接收病人的香港医院共同协议决定是否启动机制,用当地救护车将香港病人直接送回港,驻院医生亦会随行,同时亦要取得病人或其家属同意,转运的病人亦不限于港人。
原则上,病人会送到最近口岸的公立医院,即澳门应是北大屿山医院,深圳的会去屯门医院或北区医院。至于内地其他大湾区城市病人如须直接送回香港,会以港大深圳医院作转运站。个别的病人可能有特殊需要, 可能直接安排到专科医院就医。
政府今日(12日)向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介绍计划,议员普遍关注责任问题。新民党选委界议员陈家珮指,若病人不幸在抵达本港医院后离世,家属如想追究责任,跟车深圳或澳门医生会否有责任牵涉?又希望当局交代预计每年启动直接运送个案的估计及背后理据。
卢宠茂料每年使用计划个案数十宗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指,病人已在当地接受当地医生治疗,该医生随车来港是延续其治疗,责任方面,第一本身是在内地延续治疗,第二医管局会给他们荣誉委任,从而令他们在港路程上,其治疗符合法规。卢宠茂强调,有需要才会安排救护直通车,预计个案数十宗。
民建联会计界议员黄俊硕则关注病人可在港接受哪些服务及条件,期望计划不被滥用;同时关注如若在途中,有其他交通意外发生,例如有道路使用者当时看似有生命危险,陪同病人来港的随行医生可否下车进行救援?
无意“写死”可接受服务 期望最终本地救护车也能北上
卢宠茂说在医疗服务方面多样化,不可能完全列出来,要由医生评估,故无意将清单“写死”,必须评估病人由内地医疗机构转回香港是否符合最大的好处。他又指随车来港的医生属有限度注册,不会容许他们在送途以外情况下,提供服务,他们离开救护车后,其所为不会作为医生身份提供服务。但知道在意外现场,一个普通人、任何人都可为病者、伤者提供援助。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永光则关注计划会否扩及至本地救护车北上,及若有港人在深圳以外的大湾区城市需要跨境救护车直接服务时,是否也要先运送到试点医院,再运转送香港的公立医院就医。
卢宠茂指,跨境直通救护车讨论多时,今次计划希望有突破,车辆和过境人员等会有事先审批,考虑到北上的审批复杂得多,故希望先行先试单向安排。他强调,完全同意安排应双向,之后会积极推进北上安排;他又指因要预先审批,审批大湾区内所有医院存有困难,故暂时安排两间医院作转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