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条|叶刘︰“低阶红”要慢慢改 “太战狼”难做桥梁倡官员改善
《基本法》23条完成立法后,官员继续不时反驳外国抹黑。行政会议召集人、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说,外国对23条立法的反应,已经较订立《港区国安法》时温和,认为香港要重建国际形象,“永远都是‘反驳’、‘坚决反对’、‘强烈谴责’,有没有影响呢?人人都知,需要做多些”,她建议推动“民间外交”,才能消除西方对香港的误解。
有意见批评建制派或政府近年出现“低阶红”现象,她说香港作为世界桥梁,过往成功是因为开放,若国安威胁受控,就应该调整,“人来钱来,这样才可以成功,如果太过战斗格就不行……如果太过战狼,就会扮演不到这个角色”,认为官员在修辞上亦要慢慢调整,她以自己接受外媒访问为例,“我从来没跟人家吵架,不要让人对香港有恶劣的印象,觉得你死撑”
叶刘:香港绝不是孤岛 料国际投资者不会随便走
被誉为“国师”的内地政治学者郑永年近日在一个粤港澳大湾区研讨会上,警示香港正“快速孤岛化”,对外对内都有隐忧。
叶刘淑仪接受报章专访时说,香港“绝对不是”一个孤岛,认为本港目前形势与地缘政治有关,中国经济近年崛起,美国对华态度转趋强硬,西方传媒亦由以往唱好中国经济,转而写“中国威胁论”。2019年反修例风波,以至中央制定《香港国安法》和修改选举制度,双方的意识形态对立更加严重,西方媒体对香港亦极为不利。
虽然情况影响投资,但叶刘淑仪强调香港的国际投资者基础仍然雄厚,指出本港有1300间美国公司,有8万多美国人不愿意走是因为赚了钱,她又以辉瑞、花旗银行、J.P. Morgan、McKinsey、Bain等企业为例,虽然它们短期看淡中国巿场,但已经长时间赚钱,中国是很大的巿场,不会随便走。
叶刘叹永远在“反驳”批评 倡加强“民间外交”改善观感
叶刘淑仪认为,今次23条立法,西方的舆论批评较2020年订立《港区国安法》时温和,认为香港要多解说,扭转西方对香港的观感,官方始终有官方的立场,单靠官方解说并不足够,她举例特区官员去信《华尔街日报》反驳,对方有刊登,但“永远都是‘反驳’、‘坚决反对’、‘强烈谴责’,有没有影响呢?人人都知,需要做多些。”
叶刘淑仪表示,除了政府对外解说,香港更需加强“民间外交”,例如保险业、银行业、航运业、旅游界,以至法律界等都与国际有深厚联络,可以由他们对外多解说,解说者须有国际交流经验,并要用对方文化可接受的言辞,若遇到敏感议题,例如保险界未必懂得解释国安法,政府要先向他们简介。叶刘说已安排与美国智库CSIS举行网上研讨会讨论23条。
若国安威胁受控 宁左勿右应调整
近年有意见批评建制派及政府出现“低阶红”或“宁左勿右”现象,叶刘淑仪认为“要慢慢改”,若国安威胁受控,就应调整。她说,香港向来担当买办及桥梁角色,“开放”是赖以成功的要素,“人来钱来,这样才可以成功,如果太过战斗格就不行……如果太过战狼,就会扮演不到这个角色”,认为官员在修辞上亦要慢慢调整,举例选委界立法会议员何君尧说话“其实都温和了”。
叶刘:我从来没跟人家吵架 不要让人有恶劣印象
叶刘淑仪以自己接受外媒访问为例,“我从来没跟人家吵架,会尽量以温和理性的方法解释……不要让人对香港有恶劣的印象,觉得你蛮不讲理,或者死撑”。她强调“我不认为中央希望我们内地化,绝对不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年发表演辞就提到,香港要维持国际化和普通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