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网站设立《香港公共屋邨图片集》专页的版主梁玮鑫(William),在2012年至2013年期间,由于看见各区的冬菇亭陆续展开翻新工程,他便拿著相机走访禾𪨶、爱民、祥华、新田围、博康、沙角和彩云等多条屋邨,希望以相片将这些大排档原貌保留下来。William表示,自己最初在2003年已经开始拍摄冬菇亭,并一直拍摄至今。领展今年决定,明年与商户再续一次最多3年合约后,便会收回沙角邨冬菇亭的店舖进行翻新。小时住在与沙角邨附近的William慨叹,若沙角邨冬菇亭翻新后,屹立沙田区快要40年的历史就要消失,“变成一间餐厅,已不是那种为港人熟悉的‘地踎’文化。”他解释,这些相片统一采用黑白来呈现,一来希望可以净化画面,二来也表达对冬菇亭最后岁月的感叹。(照片由梁玮鑫提供)撰文:黄静薇、徐尉晋
在社交网站设立《香港公共屋邨图片集》专页的版主梁玮鑫(William),在2012年至2013年期间,由于看见各区的冬菇亭陆续展开翻新工程,他便拿著相机走访禾𪨶、爱民、祥华、新田围、博康、沙角和彩云等多条屋邨,希望以相片将这些大排档原貌保留下来。(照片由梁玮鑫提供) William表示,自己在2003年已经开始拍摄冬菇亭,并一直拍摄至今。不过当时角度倾向以记录建筑物为主,2012年开始才始进而探讨人与建筑的关系。(照片由梁玮鑫提供) 领展今年决定,明年与商户再续一次最多3年合约后,便会收回沙角邨冬菇亭的店舖进行翻新。小时候William住在与沙角邨只有两街之隔的愉城苑,坦言沙角邨冬菇亭予其感受殊深,他坦言:“听到这个消息都颇愕然,早2、3年前翻新商场时,(领展)也没表示已翻新冬菇亭,大家都以为它不会改变,怎料还是躲不过。”(照片由梁玮鑫提供) 他眼见领展接手管理后,屋邨改变就愈来愈急遽,冬菇亭数年间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位于屯门三圣邨、规模最大的冬菇亭,初时租予附近的艇户经营小生意如士多办馆,“但2年前已变成高级海鲜酒家。”(照片由梁玮鑫提供) William慨叹,若沙角邨冬菇亭翻新后,屹立沙田区快要40年的历史就要消失,“变成一间餐厅,已不是那种为港人熟悉的‘地踎’文化。”(照片由梁玮鑫提供) 在社交网站设立《香港公共屋邨图片集》专页的版主梁玮鑫(William),拿著相机走遍全港二百多条屋邨,拍下当刻的人物风情。(照片由梁玮鑫提供) William 认为大排档的环境挤迫混乱,在视觉上较难找到重点。由于不是摆拍照片,因此每次举起相机也需要一点勇气,他表示:“高调的拍摄往往显得突兀,亦破坏了自然流露的画面。”他坦言仍在学习,如何在拍摄时让自己融入环境之中。(照片由梁玮鑫提供) William表示,这些相片统一采用黑白来呈现,一来希望可以净化画面,二来也表达对冬菇亭最后岁月的感叹。(照片由梁玮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