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越战鲜花抵枪炮照成经典 法摄影师Marc Riboud逝世

撰文: 樊素心
出版:更新:

法国出生的Marc Riboud投身新闻摄影达六十载,踏遍亚洲和非洲战乱地区,其作品《枪炮与鲜花》与《巴黎铁塔的油漆工》是经典作品。
他于昨天(30日)在法国巴黎离世,享年93岁。
其所属的马格兰摄影社(Magnum Photos)现任主席Martin Parr ,赞扬Marc Riboud是非常优秀的摄影师,尤其感谢他于50年代率先前往中国取材拍摄,并为50至70年代的中国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
撰文:樊素心

Marc Riboud于1995 年于其摄影展中拿著相机拍照。他虽拍摄过许多经典的战乱场面,却强调自己对美丽的事物比较敏感。(JOEL SAGET/AFP/Getty Images)

女示威者在越战期间的反战集会上手持小花,希望能打动宪兵,这个场面被法籍摄影师 Marc Riboud 拍下,这帧黑白照后来被广泛流传,成为越战时期的经典画面,以及对抗强权的象征。拍下经典一刻的Marc Riboud昨天(30日)在法国巴黎与世长辞,终年93岁。《纽约时报》报导,Marc Riboud的妻子表示丈夫患有脑退化症,于周二离世。

Marc Riboud投身新闻摄影达六十载,踏遍亚洲和非洲战乱地区,除了《枪炮与鲜花》一帧黑白照广为人知外,他另一张在巴黎铁塔拍摄的照片亦非常受欢迎。这张照片的主角是一位正在为巴黎铁塔上油的油漆工,照片摄于1953年,照片带有笑匠差利卓别灵式的幽默感。

Marc Riboud向《纽时》称,这张照片并非在指导下拍摄,他只是默默地在一旁等候适合的时刻,然后按下快门。他说:“我一向都很害羞,我拍摄时会避开被摄者的眼光,也希望他们能不察觉我的存在。”(Marc Riboud/Magnum Photos via Imaginechina)

而《枪炮与鲜花》一相则摄于1967年,17岁少女 Jan Rose Kasmir 在美国华盛顿五角大楼外参与反越战的示威。该照片成为60至70年代,美国反暴力的“Flower Power”运动的标志性照片。Marc Riboud以往受访时称:“当时我觉得宪兵们其实比少女更加恐惧。”2003年,Marc Riboud与Jan Rose Kasmir在英国伦敦重逢,Marc Riboud替Jan Rose Kasmir 拍了一张个人照,照片中的 Jan 手持一张1967年的反伊拉克战争海报。

这帧黑白照成为反越战运动的标志性图片,同时也是对抗权力的象征。(Marc Riboud/Magnum Photos via Imaginechina)

Marc Riboud 生于1923年的法国里昂,他青少年时期受业余摄影师父亲的薰陶,开始用一部柯达相机拍摄。1951年他于里昂拍摄一个文化活动后决定投身摄影师行列,翌年他于巴黎定居,并遇上启蒙老师布列松(Cartier-Bresson),布列松带他加入马格兰摄影社(Magnum Photo),Marc Riboud后来为马格兰拍摄了大量作品。他到过的地方包括孟加拉、柬埔寨、印度、日本、前苏联、西藏等,他亦是首位拍摄中国共产党的西方摄影记者。
 

Marc Riboud拍摄,1965年的北京街头。他是首位前往中国拍摄的摄影记者,Magnum摄影社的现任主席Martin Parr在讣文中赞许Marc Riboud为该社拍摄了大量中国的珍贵照片。( Marc Riboud/ Magnum Photos via Imaginechina)

虽然拍摄过不少战争场面,Marc Riboud 说:“相对暴力和纷乱,我对世上美好、美丽的事物更加敏感。”

他于1961年与艺术家妻子Babara Chase结婚,二人育有两名儿子,二人于80年代离婚,Marc Riboud与第二任妻子Catherine再婚。即使他已届86岁高龄,他仍带著相机拍摄左翼团体的抗争活动。马格兰摄影社的现任主席、摄影师 Martin Parr 透过网页追悼Marc Riboud,称赞Marc Riboud为非常优秀的摄影师,Martin Parr 尤其赞许Marc Riboud于50年代率先前往中国拍摄,并于50至70年代在中国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他向Marc Riboud的家人致以深切哀悼。

Marc Riboud即使已届86岁高龄,他仍带著相机拍摄左翼团体的抗争活动。照片摄于2009年于德国举行的摄影展。(globalmoments/ullstein bild via 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