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透过蚊子在南美扩散,在疫情最严重的巴西,大量婴儿受寨卡病毒影响,出生时头部异常地细小。世卫在今年六月指,科研结果认为寨卡病毒会导致小头症。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国广州,一间全球最大的蚊子实验室,正在研究如何利用蚊子来控制寨卡病毒。研究中心由中山大学与密歇根州立大学合办,研究人员培养数以百万计的雄蚊进行实验。中心目前做的实验分数个步骤,研究人员首先会让雄蚊感染一种名为Wolbachia pipientis的细菌,然后在中心附近的一个岛屿放生雄蚊。雄蚊被放生后会将病菌传到雌蚊身上,令雌蚊的虫卵不能正常受精。研究人员希望能借此控制蚊只繁殖,减少蚊只数量。中心现时每周会放生约200万只雄蚊。经中心放生的雄蚊都经过绝育,没有繁殖能力,故不会令蚊子数量增加。经过一年研究及实验,中心指细菌能有效控制白纹伊蚊的数量,而白纹伊蚊是传播寨卡病毒的媒介。研究人员相信若方法成功,可以广泛杜绝蚊患,控制寨卡疫情。
寨卡病毒透过蚊子在南美扩散,在疫情最严重的巴西,大量婴儿受寨卡病毒影响,出生时头部异常地细小。世卫在今年六月指,科研结果认为寨卡病毒会导致小头症。中山大学与密歇根州立大学在广周合办的研究中心,是全球最大的产蚊工场。工场培养数以百万的蚊以研究如何预防寨卡病毒散播。图为实验室技术人员及研究员观察盘内蚊幼虫生长情况。(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孑孓(蚊幼虫)以性别分隔开。实验室让蚊感染细菌Wolbachia pipientis,有研究指细菌可以抑制寨卡及登革热等以蚊传播的病毒。(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技术人员将蚊蛹倒入培养盘中。被感染的雄性蚊经绝育后,会在附近的沙仔岛放生,雌性蚊受细菌感染后,其虫卵不能正常受精。研究人员希望能借此控制蚊只繁殖,减少蚊只数量。(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研究人员希望能借此控制蚊只繁殖,减少蚊只数量。图中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内工作。(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研究员把染有Wolbachia pipientis细菌的虫蛹放到笼中。(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技术人员在笼外观察雄性成虫。研究人员相信细菌感染法若成功,可以广泛应用于杜绝蚊患,控制寨卡疫情。(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研究中心内墙上有灭蚊灯及电蚊拍等灭蚊设备。(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博士生及研究员张东景(音译Zhang Dongjing)用显微镜观察成虫。(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显微镜下的雌性成虫。经中心放生的雄蚊都经过绝育,没有繁殖能力,故不会令蚊子数量增加。(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不育的雄性蚊成虫后会释放到附近的沙仔岛,感染雌性蚊。(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不育的雄性成虫由货车运出研究中心,吸引途经村民注视。(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经过一年研究及实验,中心指细菌能有效控制白纹伊蚊的数量,而白纹伊蚊是传播寨卡病毒的媒介。研究人员相信若方法成功,可以广泛杜绝蚊患,控制寨卡疫情。(Kevin Frayer/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