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展览.专访】刘智聪发现、再创造 废墟破布定义为山水
“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何处可觅?摄影师刘智聪穿梭于昏暗废墟,轻推半掩木门,却在里面发现了奇峰峻岭、断崖飞瀑。
刘智聪这一辑《山水练习》作品,拍摄废墟里面用旧窗帘、床单、胶袋等堆砌而装置,其形态像高山,似流水;是2013年《山水文明》的延续。《山水文明》拍摄无尽的绿色世界,但在重重的蔓藤底下,会发现石屎一角。那是人类来了,又离去的痕迹,大自然重新掌管此地,但文明符号仍在。新的《山水练习》换转了在城市中,寻找山水自然的故事,相片正在刘智聪的工作室“旧课本”中展出。
摄影:©刘智聪(受访者提供)、香港国际摄影节提供
记者:苏炜然
刘:刘智聪 影:01影像
影:这次展览叫做《山水练习》,可以请你说说名字的由来吗?
刘:《山水练习》是延续了2013年《山水文明》的后续发展项目,《山水文明》在于探索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主要场景在大自然之中寻找不自然(文明)的痕迹。而今次《山水练习》把主要场景移师到城市之中,尝试找寻大自然、风景、山水的元素作为创作灵感。
影:日常生活中杂物堆砌而成的形状,跟自然中所见的有甚么特别,使你选择拍摄人造的“山水”?
刘:于城市里原本作者的动机不是造作山水为目的,我利用摄影机捕捉城市中的人造风景,有发现、借用来谈一场山水(风景)的定义,过程十足似练习、或是材料搜集,用作最后作品(大相)参考之用。
影:你提到“城市里原本作者”一词,那是指甚么?
刘:在街上拍照,建筑物有佢本身的建筑师、车辆有其用途、甚至地上的垃圾也有原本的存在原因,或者在我遇上之前被使用过的,我大概称之为“原本作者”;而本人就是在这之后发现它们、转化它们的创作者,利用艺术语言呈现出自己的意图。
影:“练习”一说又包含了甚么的意思?
刘:名称中运用“练习”一词,透露了作品还在练习或发展阶段,在自己的工作室作为展示场地让作品得以用较为原始的方式展现。
就像画画的人,会不断练习手法、笔触等技巧,要在画布上画出来才知道效果。而我是拿相机的人,所以不断利用相机练习。当然,我也视搜集时候所拍的都是作品,毕竟和画画的人不同,画家大多从画布上由“零”开始创作,而摄影的人往往不是由“零”展开,就像在街上看到有意思的事情,拍摄时物理上已经存在一些实物,就是我所谓的不是完全由“零”开始的意思。
影:最早是几时有这样一个概念?
刘:2013年完成《山水文明》系列后,开始思考后续系列的创作,概念是慢慢地发展起来。
影:拍摄这些作品,花了多少时间?
刘:从早上进入废弃建筑物,找寻适合的单位,再即兴创作“山水”临时雕塑(装置),最后调较摄影器材进行拍摄,顺利的话大概天黑之前可以拍摄一、两个场景。
《山水练习》作品(大相),是由刘智聪在废墟中,发垷可塑的现场材料,再创造出“山水”装置并拍摄下来。点击放大↓
影:相片中的“山水”都是人为堆砌而成吗?有没有一些“天然”的装置?
刘:对我来说有时候某些场景中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认为现有可以帮助制作“山水”的现场料材,才会开始计划创作,完成时一切都成为或转化成作品一部份,以这种定义之下“天然”确实缺席其中。
影:拍摄的时候,有没有遇上甚么挑战?
刘:拍摄的挑战在于克服现场环境不确定的物理因素,有些地方还真的十分恶劣。不过也及不上创作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反思的心理挑战。
在创作的任何阶段,就算是今天的展示版本,过程根本就是一项没完没了的和自己对话,思考和实践总有著不确定的距离,学习过程不断有新的想法打倒旧有的想法,这是必经的痛苦过程,也是值得的。
影:制作“山水”的破旧布料都是就地取材吗?部份相片中的布料出奇地多,是否能看出那个家在被遗弃之前的生活?
刘:所有破旧布料都是就地取材,即兴创作,从布料或整个废弃单位某程度上都能反映之前的主人的生活方式和品味。
影:制作“山水”时候,有没有现实的山水作参考?还是凭空想像?
刘:本次展示会亦展出了不少传统的参考资料,不过更多的山水参考料材,反而是我亲自从城市中所找寻、发现或再定义的所谓“山水”,才是制作“山水”雕塑的主要参考材料。
影:怎样去寻获废墟家庭?只能漫无目的地不断探索吗?
刘:游历废墟已经成为我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最早的一次是由90年代中期在学时期到访高街前精神病院开始,当慢慢对这个城市加深认识之后便会发现,这个城市发展方向一直有目标地制造废墟,这些年来无间断地为我提供了拍摄不同摄影系列的场地和塑材。单靠漫无目的探索不是有效的工作方式,能够不断进出废墟是透过很多资料搜集的结果。
影:你是用大底菲林拍摄吗?在废墟家庭的环境,光线、空间没有没甚么限制?
刘:我由《山水文明》系列便一直使用4x5片幅菲林进行拍摄,在废墟家庭中一般光线不特别充足,所以会带备反光板,以方便导向不同路线的光线进入“山水”雕塑身上,亦因有时候还会有转变方向的要求,所以还要用上数块反光板之多。
影:“山水”被纪录在相机里面之后,会保持“山水”的形态,还是会被拆散?
刘:“山水”这个临时性雕塑最终转化为摄影创作之后,“山水”会消失于现场,不特意保留也是一种很接近创作原意的想法,无论是摄影、废墟家庭或这个城市 — 香港,对本人来说,都有暂“借”之含意。
影:为了拍摄《山水练习》,你拜访过多少个废墟?
刘:不要迷信数据,我从不花时间去计算,由她保持不太理性吧。
《山水练习》作品(资料搜集),是刘智聪游走城市之间,发现“原作者”留下来的,无意间的“半山水”成品。拍下来,作为创作的参考。点击放大↓
《山水练习》展览详情:
日期:2018年10月26日至12月1日
时间:只开星期五及星期六 下午2时至6时
地点:九龙新蒲岗大有街32号泰力工业中心13楼1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