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专访.王文彦2】解读兰屿“飞鱼”传说:为了海洋而执著

撰文: 樊素心
出版:更新:

台湾摄影师王文彦于2011年抱着“要去就赶快去”的心态到兰屿拍照,当下意识到小岛正在经历剧变。于是他在2014年长时间在兰屿生活,透过镜头纪录小岛蜕变前的面貌,照片收录在刚推出的摄影集《转风--与兰屿交换时间》中。他早前接受本刊专访,分享如何透过认识兰屿人,拍摄到最真实的兰屿。除了海洋和“飞鱼”,摄影集亦用了大量篇幅纪录兰屿的原住民--达悟族。他们的生活以海洋为中心,就像四面环海的兰屿般。文彦紧随达悟人在兰屿生活,在生活细节上了解他们如何与海为伴。(照片获摄影师王文彦授权刊登)

王文彦说:“以往拍摄兰屿的前辈都较著重陆地上的故事,而且器材也有较大限制。”因此他学会了潜水,在水底中拍摄兰屿独有的美。

位处台湾东南的兰屿是个小岛,四面环海,岛上的原住民达悟族人有独特的文化。达悟族人爱海,文彦认为达悟人对“飞鱼”的执著,最能够体现他们有多重视海洋。

带翅的“飞鱼”是兰屿特产,达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飞鱼”的神话传说,例如他们认为黑翅的“飞鱼王”可带来大量渔获和好运,但渔夫也可能因捕获“飞鱼王”而沉船。文彦举例称,某些岛民更会规定切割飞鱼的方式:“有些人要背面切三刀,正面切四刀。后来我了解,原来是与家族的人数有关。”他指,这些习俗显出达悟人的执著,但这些执著都源自他们对海洋的认识。

“兰屿在改变,而且速度超乎你想像,少数兰屿人拼命划著桨,想将小岛带向对的方向,但微薄的人力是否可以抵得过大潮流,时代的巨风又会将兰屿吹向哪,谁也不知道。”

文彦发现,生于城市的人成长时对海洋都带有恐惧,甚少让孩子到海中玩耍;而达悟人却从小尽情拥抱海洋,这是城市人与达悟人最大的分别。或者因为不认识和好奇,城市人都会来兰屿尝试了解海洋与达悟文化,与外界的互动令兰屿改变。正如文彦在书中写到:“兰屿在改变,而且速度超乎你想像,少数兰屿人拼命划著桨,想将小岛带向对的方向,但微薄的人力是否可以抵得过大潮流,时代的巨风又会将兰屿吹向哪,谁也不知道。”

图中的达悟人在海中撑着名为“五对桨”的十人大船。该种船只是兰屿造船工艺的精华。
文彦发现,生于城市的人成长时对海洋都带有恐惧,甚少让孩子到海中玩耍;而达悟人却从小尽情拥抱海洋,这是城市人与达悟人最大的分别。图中兰屿的小孩在海边玩耍。
达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飞鱼”的神话传说,例如他们认为黑翅的“飞鱼王”可带来大量渔获和好运,但渔夫也可能因捕获“飞鱼王”而沉船。图中为达悟族的渔民。
文彦举例称,某些岛民更会规定切割飞鱼的方式:“有些人要背面切三刀,正面切四刀。后来我了解,原来是与家族的人数有关。”他指,这些习俗显出达悟人的执著,但这些执著都源自他们对海洋的认识。图为达悟人捕获的“飞鱼”。
城市人都会来兰屿尝试了解海洋与达悟文化,与外界的互动令兰屿改变。图为兰屿人达卡安养的黄狗,不论晴雨都会坐在岩上等主人出开归来。
文彦在书中写到:“兰屿在改变,而且速度超乎你想像,少数兰屿人拼命划著桨,想将小岛带向对的方向,但微薄的人力是否可以抵得过大潮流,时代的巨风又会将兰屿吹向哪,谁也不知道。”

摄影师简介:王文彦,于台湾高雄长大,曾夺得多项新闻摄影奖,包括“台湾新闻摄影大赛”之“自然环境与科技类”及“艺术与娱乐新闻”第一名 (2012年,2015 年)。近年亦举行多个摄影展及推出摄影集,新书《转风--和兰屿交换时间》于本年5月推出,在香港诚品书店有售。有兴趣的读者也可浏览其 个人网志 及 网上相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