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开大学创意艺术毕业展,将于6月21至25日举行,展出动画、实验短片、微电影、小说、文字、摄影、多媒体、立体装置等媒介作品。其中“电影设计及摄影数码艺术”学系,将展出38位同学的作品,形式涵盖纯美术摄影(Fine art photography)、影楼摄影(Studio photography)、拓展影像(Expanded images)及短片及纪录片(Short film and documentary)。内容广泛,由自身个人感受,到公共社会议题如教育制度和城市空间的探索和批判都有。该学系更将举行两场作品放映会,播放同学的短片及纪录片作品,同场设有问答环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留意。“01影像”转载部分作品及其简介,更多照片请到场欣赏。摄影:由香港公开大学“电影设计及摄影数码艺术”系提供,撰文:徐尉晋详情展期:2018年6月21-25日开放时间:上午11时至晚上8时地点:九龙何文田忠孝街81号香港公开大学赛马会校园(红磡警署侧)“电影设计及摄影数码艺术”作品放映会日期及时间: 6月23及24日(星期六、日)下午5时至8时半地点:香港公开大学赛马会校园三楼清香慧演讲厅更多详情,可在脸书搜寻:OUHK Graduation Show of Creative Arts 公大创意艺术毕业展
王飞,《如果蔬果植出肉类……》,概念源于一个有关被宠坏的港孩的一则笑话,他误以为所有肉类都是来自超级市场,而非农场种植和饲养。但如果不是来自超市,而是来自植物的话…… 黄芊瑜,《Fragile,请小心轻放》,这作品是在一次和家人发生冲突后产生的状态, 是争斗完结后的产物。那是其中三种状态、 三种情绪。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说话到底有多伤人。 或许一句无心之失,却一刀刺穿了对方。 那时我在想, 货物尚且有“小心轻放”的标贴提示别人要小心对待。 若果话要说出来、看得见才会有人在意, 人的心是不是比货物更易碎?作品最初是过渡争斗情绪的产物, 待事情过去一会儿,才发现这是一个自我修复的过程。有些事情只能一个人独自经过, 每个人都要学会打包自己、 整理自己,然后继续生活。 谢英耀、冯晓彤、林睿文、黄芷咏,《聚散》,拿起针管为自己选择自己的路,最终你会发现……人生就如此装置般,经历不同的事情过后,最终会在某年某月某日的某处相遇……且重新出发 潘颍珊,《2018,夏》,夏天是怎样的?是什么符号带来了夏日的错觉?我们暸解夏日,因为我们曾度过许多僭酷暑,而此时我们还在经历另一个夏日。我们的经历和记忆独一无二--过去一年我在互联网上调查何为夏日,妄图透过研习数据带领大家重回记忆中的夏天--然而即便强大如全球最多人使用的Google引擎也无法复制出我们的记忆之玻夏。立夏之际,我在Google搜寻引擎将网速调慢,搜寻“夏”。在2分钟内纪录网页搜寻结果,将此刻变成硬照。记忆无法重望,我们只能透过碎片召回它。 梁倬鸣,《被遗弃的下层》,一直以来, 露宿者被社会大众都视为卫生恶劣, 失败者, 低层, 一昧只会伸手要钱的寄生虫, 以及其他恶劣的比喻, 因此被人鄙视甚至忽略。 但如果有心特意去探讨, 去了解他们,也许其实露宿者这群角色不是大众所想的这样恶劣。 以一小时作一个纪录, 以露宿者的物品展示他们较为真实的一面。 吴美颐,《初》,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是有甚么意义呢?当有一天,我们奔跑着的脚步伟了下来时就会发现这个疑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进行着同样的事情如冏 样,像是自由又身不由己。叔本华曾经说· 人生就如同一个钟摆,在痛苦和无聊间来回摆动。 叶琮晖,《歇息》,香港环境挤逼, 城市中能让人忙里偷闲,独自坐下沉淀的宁静空间不多见,对于我来说, 这些远离人烟的空间十分重要,能够使我从暄闹的人群中暂时抽身,纾缓压力。 简森,《海洋》,我在不同时间和光线之下拍摄海洋。海洋和天空各占画面的一半,呈现出对称与和谐的构图。我希望能为观者带来一刻的平静以达成清感的净化。 黄芷咏,《望鼠成龙》,以拍摄仓鼠在不同的场景展示来反讽现今的小孩受到怪兽家长因望子成龙而给予的过分的学业压力和照顾。 黎咏琛,《不完美的完美》,我相信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就像没有绝对的完美一样,不完美也能成为完美的一种。 张懿慧,《旅人》,访问来港的游客, 并问他们两条问题, 再基于两条阏题的答案拍照。 梁嘉妍,《情侣照》,人类的恋爱,异性、同性或更多选项。 任乐彤,《谁胜谁负?》没完没了的比较,太多太多的纷争,其实都只一场没结果的游戏。没有赢, 都没有输。 招海天,《271》,巴士车厢既公共又私密, 带来独特的烦躁和安宁, 两种极端感受的石并撞。 凌绮欣,《生病 吃药》,思念总是蒸发不掉,不同时间不囘地方重重复复,喝掉 吞下 想念,生病 吃药 生病,你从来没有离开在我的时间里,出现,消失。消失,出现。 冯晓彤,《呐喊》,以一个城市人的身分透过观察自身日常所遇到的种种 事物,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如何在有意无意之中忽略了真正的大自然,把自然作为一件工具服务自己,最终自然消失的情况。人类把真正自然隔绝在城外,异化自然,无意识到把自然割离自己的生活令到我们忽略自然环境的变化。大部分人即使能够察觉到问题所在之处,但是转眼间也会把它忘得一干二净,继续过着以往的生活。尽管自然界与人类一样是拥有生命的地球居民,但两者因为没有共冏的语言,我们听不懂自然的求救声。假若有一天,自然在这场的战争中战败,自然真的被人类杀死,而它所不剩下任何实体东西,只有一个以人工的方式为自然而做的坟墓,来记录这个战争,它所留下的影像和声音,以让观众能够正视到这一件事。 林睿文,《虚无症候群》,未来世界人类患上虚无症候群, 融为一体变成水母, 他们在“网络”上与其他人类交流, 依靠读取其他人的回忆过活, 他们的回忆全部都是不断在重复日常, 偶尔会闪过绝望的想法。 李晓彤,《“淹没”》,“淹没”是一个过程, 而其结果是未知数。那个晚上, 我又一次经历那个“淹没”的过程,应该是第无数的晚上。对于结果, 已经不太重要。 监制:黄诗琪、不设导演/剧本、剪接:曹怡君、摄影指导:黄奕聪、美术指导:詹咏琛《就是在漩涡的边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