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多拿图辑】土壤艺术滋养生活 传承文化背后的幸福

撰文: 黄宝莹
出版:更新:

“土壤文创”由Susanna 创立,店内主要的⼯艺品是漆器与陶瓷。Susanna对漆艺情有独钟,始于十年前她到缅甸游历。当时她发现漆器制作看似简单,其实背后的工序繁复,⽽且只能靠人手制造,更重要的是,这⾨⼿艺本源于中国,历史悠久,Susanna自觉有责任将这种可贵的文化带来香港。摄影:黄宝莹

“土壤文创”于2012年创立,店内的工艺品主要融合传统与创新的技艺。(黄宝莹摄)
“土壤文创”的作品以漆器及陶瓷为主。(黄宝莹摄)
店内特地不用橱柜作展示,好让客人能亲手触摸到器皿的质感。(黄宝莹摄)
手造的工艺品形态及手绘图案均略带不同,正正反映著人在过程中拥有著不同的状态,成品独特而有情,流露出制作人不经意留下的痕迹。(黄宝莹摄)
每件工艺品都用心制作及体验,Susanna认为那份满足感无可替代。(黄宝莹摄)
店内的摆设独特,不同的质感交错,突出Susanna的别出心裁。(黄宝莹摄)
由于用来制作漆器的胎体为木、皮、竹和纸等,因此拿在手的感觉十分轻巧,有别于陶瓷的特性是不易摔破。(黄宝莹摄)
漆的原材料是树汁,而陶瓷来自土壤,一切源自大地。(黄宝莹摄)
工艺品是有关一处地方的文化,一条村落、一个家族的历史,同时是人与自然环境的连系。(黄宝莹摄)
Susanna指古老的工艺品有它们的岁月痕迹,她很欣赏当中的故事,这在风格个人的手作中较难找到,也是两者之间的分别。(黄宝莹摄)
城市发展的节奏为生活带来便利,但往往流失趣味,Susanna认为机器造的必需品在市面上已很足够,不过带有故事的工艺品,却独一无二。(黄宝莹摄)
Susanna希望透过“土壤文创”这个平台,与不同的人交流。(黄宝莹摄)
而在经营“土壤文创”时,Susanna也遇过不少爱好者,与她分享工艺的故事。(黄宝莹摄)
原来伯伯是一名彩瓷老师,他主动与Susanna分享展览中不同陶瓷的故事,两人坐下一谈便是三小时。(黄宝莹摄)
能在这种场合遇到同好是难得的事,而巧合的是那天正是Susanna的生日,对她而言,两人的相遇成为了她最好的礼物。(黄宝莹摄)
工艺在香港一直被忽略,它属于小众,也未必有太多知音人,但Susanna没有气馁。(黄宝莹摄)
Susanna相信能找到知音,连结志趣相投的朋友,传承上一代与下一代的故事,已经是最大的幸福。(黄宝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