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纹身爸爸 X 长发教师 Nic Tse:小朋友只觉有趣
Nic Tse 是纹身店“美华刺青”的老板, 是现任两队本地独立乐队的成员,也是两位小孩的爸爸。身兼多职固然繁忙,但作为父亲,必定是“子女优先”,纹身或音乐这些兴趣也要靠边站。
每天早上六时,Nic就会起床为子女梳洗,送6岁的儿子Seb与3岁的女儿Olivia上学。一周内也有一两天带了Seb上课后,留在学校当义工,陪其他小朋友看书。“我多数约客人在早上11点后开始纹身,傍晚就可以回家吃饭。如果没有预约,我会接女儿放学,天气好就去沙滩玩。”
这位39岁的“潮爸”一边为客人纹身,一边接受我的访问。留了一头及肩微曲长发,身穿墨绿色背心的他,露出了双臂彩色的纹身。左臂一只大孔雀,右臂一个成熟女子的人像,连双腿及身体也充满大大小小的图案。我好奇问他:“子女看到纹身有什么反应?”
他笑说:“子女完全不留意我的纹身!反正从小到大,他们的爸爸都有纹身。有时候看旧相,他们反而会问‘这个纹身去了哪里?’。”
纹身图案是与家人有关的故事
满身也是刺青,但原来第一个纹身是9年前才纹的。“以前夹band的时候,身边很多人也有纹身,但我一点兴趣也没有。30岁时,认识多了纹身师傅,觉得他们的世界很有趣,于是就去纹了。”结果他第一个纹身就是右臂的一大片孔雀纹身,带有复活的意思,也代表当时受基督教影响的自己。
“第一次纹身之后的数天,也有想过会否后悔。可是,之后再纹已经没有after shock了。纹身变成了自己的声音。”纹身不是跟随潮流,而是将自己的故事刻在身体上。Nic说纹身的最大成功感是将一个概念透过图案表达出来:“我的纹身大部分也与家人有关,因为他们是我生命最重要的。上半身的前面是一只兔,那是我儿子的生肖;后面是一条蛇,则是我女儿的生肖。”
收起“狂野”怕家长介意
第一次纹身时,Nic是一名国际学校幼稚园的全职助教。可能国际学校比较开放,校长完全没有反对。“最麻烦的只是不知道家长会否介意,所以我一年四季也穿长袖衫上班,连去运动会也是。”
即使内心不觉得纹身是一件“坏事”,但在这个年代纹身就是给人一种反对强权,叛逆的感觉。活在这种意识形态久了,自自然然想收起这份“狂野”。
难怪摄影师邀请Nic在店内拍照时,他立即说:“我要先穿件恤衫。”
摄影师却很震惊:“为什么?穿背心才看到纹身呀!”
“哎呀,穿了恤衫比较像‘爸爸’嘛。最多卷起少许手袖。”
遮起了纹身,也遮不住长发。客人问Nic:“你当助教的时候也是长发的吗?”他说是,况且小朋友根本不介意:“他们会觉得很有趣,为什么会有一个长发的男人作他们的老师。”
我约他去band show 她却约我去迪士尼
Nic除了是纹身师傅,也是本地独立音乐界一位有名的乐手。曾是本地乐队Elf Fatima及The Lovesong成员的他,现在是post-rock/post-metal乐队 I See The Light Before Our Planet Explodes 的低音结他手与 post-hardcore / punk乐队 Oh! Nullah 的结他手。
2016年,Nic在本地大型音乐节《Clockenflap》演出时,也带了Seb与Olivia上台。“有几次音乐节演出,他们也有来玩。不过,我想他们也没有特别感觉吧,只是贪得意可以走来走去。”
问到他在家会跟子女一起听什么歌。这位摇滚爸爸笑了一声:“以前他们的品味是还可以的,会听The Beatles那些。自从他们看了美国青春音乐剧《Glee》,现在就听迪士尼主题曲与Katy Perry,特别是女儿已经背熟了《Frozen》的剧情。”
“第一次带他们去迪士尼时,真的毫无兴趣,但见到他们这么开心,作为父母就不用犹豫了,去吧。”
陪小朋友听这些歌,Nic偶而也会心想“唔系啩”,但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改变是带子女去迪士尼乐园。“他们还未出世前,我对迪士尼很反感,觉得好像在洗小朋友的脑。他们出世之后,去了几次慢慢发觉这个乐园也有正面的地方。”原本以为只是一年内带小朋友去一两次,想不到Nic已经帮他们准备了全年通利证,随时起行也可以!
让我的孩子都入读国际学校吧
在国际学校当助教,Nic坦言,自己真的很喜欢接触小朋友。“小朋友很诚实,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遇到虚伪的人,也很容易看穿。他们看事物的角度很不一样。”
刚巧,他自己也是在国际学校长大的。
Nic的母亲是马来西亚华侨,中文不是太好。父亲工作忙碌,怕没有时间照顾Nic的功课,就决定将他送到国际学校读书。“国际学校的教育制度比较不同,他们会多点培养兴趣及鼓励学生,不会做错事就踩你。反而让学生多点探索新事物,不是死背重点。”
“平日家长闲聊也只讲孩子的缺点,可能中国人的文化就是不懂得赞赏与鼓励。”
作为过来人,他知道只要感受过国际学校的自由,就不可能习惯主流学校的生活。因此,初为人父时,Nic让儿子Seb同时入读两种幼稚园。“他早上就到国际幼稚园,下午就到本地幼稚园,对他来说也是辛苦的。”现在儿子6岁了,同样从事教育工作的妻子,也赞成带长子与幼女到国际学校就读。“本地学校真的很多功课,幼稚园也要天天回家继续写字。可是Seb现在读小一,在国际学校也没有功课的。”
学业成绩不是最重要,反而教会小朋友有同理心、不自私、有自信,当一个好人更重要。课业压力消失了,亲子时间也变多,可以更常观察子女的互动:“我发现他们真的很爱对方。女儿平日去上芭蕾舞堂,老师在课后派糖,她也会拿一颗给哥哥。哥哥也很迁就妹妹,妹妹快要4岁了,也不会有什么呷醋的事。”
告别浪子生活 过自由的安稳生活
Nic今年便40岁了。《论语》中有一句话:“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而且确,他的一对子女除了令他接受了迪士尼之外,也让他“更懂自己父母的心”,什么决定也以家人为先。
大学时期在澳大利亚读书,毕业后不想立即回港,便去美国芝加哥的一间非牟利机构工作。表面上是工作,但其实是去夹band,一玩便玩了3年。回港后从事教育工作,做过成人教育中心、做过私人补习,也做过国际学校。
做教育的假期较多,有长假就会去backpacking(背包客)旅行。在他的个人Facebook上,也看到他以往拿着背包去印度旅行,在街上帮人纹身的相片。现在的旅行却是为了家人而去的,不可能这么街头与随性。
“以前经常去睇band show,但现在会多留在家。有时工作繁忙,回到家看到小朋友已经睡了,其实都会觉得灰。”
自己开纹身店,不是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却多了控制自己时间的自主权。“四十而不惑”,多一点照顾子女,专心陪住子女成长,也是爸爸的心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