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香港历年艺术节 与时并进多平台公众演出︱二十五载音乐回望

撰文: 来稿文章
出版:更新:

从过去二十五年间的《十大乐闻》中,我们经常遇上一个字──“节”,这让我们蓦然发觉,这些年来,不论是官方部门或是民间音乐团体,都在本港精心策划了不少以“节”命名的大型文化艺术项目,实在令人惊叹。当然,这还未包括香港的音乐人及音乐团体在海外参加、形形色色的音乐节、艺术节,以及他们获得的丰硕成果。

文:郑学仁、原题:二十五载音乐回望|“与民同乐”- 节庆篇

疫下,香港中乐节改于网上举行。(香港中乐团)

《二十五载音乐回望》由2022年6月5日起,一连九集,逢周日早上10时至11时,于香港电台第四台(FM 97.6 – 98.9)播出。
https://www.rthk.hk/radio/radio4/programme/thetuneful25years

从过去二十五年间的《十大乐闻》中,我们经常遇上一个字──“节”,这让我们蓦然发觉,这些年来,不论是官方部门或是民间音乐团体,都在本港精心策划了不少以“节”命名的大型文化艺术项目,实在令人惊叹。当然,这还未包括香港的音乐人及音乐团体在海外参加、形形色色的音乐节、艺术节,以及他们获得的丰硕成果。

谈到“节”,大家可会有一个疑问,究竟要达到什么规模的音乐活动,才可称之为“节”?记得已故乐评人周凡夫曾经指出,最低限度的“节”,总该是横跨一段时间的大型活动,除了必备的音乐会,还该有各种类型的延伸活动,例如展览、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的配合。虽然,“节”或许没有一个成文的既定标准,但我想这应是一个大家普遍可以接受的定义了。而我们在这段期间发现的“节”,与这个说法也实在相去无几。当下,趁著香港回归四分一个世纪,就让我们回顾这段期间有关文化艺术节庆的一些事、一些情。

香港政府拥有庞大资源,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甚至设有专职的艺术节办事处。在这段期间,不论是前市政局、康文署或其他政府部门,都曾举办过不少与民同乐的大型文化艺术节,中国戏曲节、华人作曲家音乐节、国际共融艺术节、新视野艺术节、世界文化艺术节等,都已被记录在《十大乐闻》中,当中包括音乐会、展览、专题研讨会、工作坊甚至嘉年华会,演艺的、视艺的,林林总总,记忆犹新。

公司化后的香港中乐团,相信是主办最多不同节庆的民间团体了。打从2001年的胡琴节开始,到2003年起每年一度的鼓乐节,以及之后的笛箫节、古筝节、扬琴节、作曲家节、指挥家节、香港国际青年中乐节等,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更屡创纪录。例如2001年胡琴节的“千弦齐鸣”活动、2003年鼓乐节的“千人敲鼓”、2009年来自香港及世界各地胡琴爱好者24小时马拉松式演奏的“世界胡琴奏不停”,均令人叹为观止。2020年疫情期间,香港中乐团主办“香港网上中乐节”,以“同声抗疫,云端连情”为口号,在短短两个月间,收集到超过一千名音乐工作者透过线上递交133件抗疫作品及音乐演奏视频,将演艺活动由舞台转到线上。

香港国际室内乐音乐节在2009年首办,图为当年场刊内页。

历史最长音乐节:香港学校音乐节

2006年,香港与维也纳在港首次合办“维港音乐节”,为期六周的活动汇聚了两地千位参加者,音乐节更以马勒第八交响曲作结。另外,香港童声合唱协会、飞跃演奏香港、香港口琴协会、萧邦社等民间组织,在过去二十五年,也在港举办过不少规模庞大的国际音乐节,今集(6月26日)我们请来香港大提琴家李垂谊,以及香港口琴协会创会会长何百昌医生,与我们一起分享他们在组织大型项目时,所面对的苦与乐。

世界童声合唱节2005年在港举行。

1998年的《十大乐闻》,有一项是“香港学校音乐节及朗诵节庆祝举办五十年”,这几乎令我们忘了这个本港历史最悠久,在1949年已开始举办的香港校际音乐节。谈到香港的老牌艺术节,大家或会想到在1973年开始举办的“香港艺术节”及1976年市政局的第一届“亚洲艺术节”。不过,在这两个节庆之前,大家又是否记得另一个被誉为香港“历来最大型的社区活动”、以“节”命名的项目呢?对了,就是“香港节”。

香港节(资料图片)

这是香港开埠以来首次以全港性大型节庆形式举办的活动,坊间一直认为当年香港政府举办香港节,与六七暴动后需要疏导民间情绪有关,姑不论是否如此,第一届香港节在1969年12月展开,为期一周,举办各种文娱康乐活动、展览、军操表演、嘉年华会、舞会、时装表演、歌唱比赛、环岛竞步、花车巡游,甚至“香港节小姐”选美比赛等活动,目的还是要为香港人带来“娱乐、享受、轻松”的节庆欢乐气氛。你又知不知道,香港政府其后共举办过多少届香港节?第一届“香港节小姐”又是哪一位?6月26 日(星期日)早上10时至11时,香港电台第四台《二十五载音乐回望》,林家琦、郑学仁与你一起畅谈香港的文化艺术节庆。

【延伸阅读:已逝去的港乐大师级人物 以曲韵长留千古︱二十五载音乐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