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回忆我跟Gang Of Four后庞克传奇Andy Gill的梦幻饭局
【选择性失聪】英国列斯 post-punk 元老乐团 Gang Of Four 的创团成员结他手 Andy Gill在2月1日离世,享年64岁。 Andy Gill 与世长辞,标志著一代 post-punk / punk-funk 界殿堂级人物之殒落。叫我好有一种感触良多的沉痛心情,因为我曾在2012年12月跟 Andy Gill 在香港有过一席chill得如今仍叫我感觉如斯梦幻的畅谈甚欢饭局。 Gang of Four 从未能来香港表演,对我来说是一件憾事。
踏入2月2日大年初九的凌晨,当我打算关掉电脑准备睡觉之前,那传来了一则刚公布的噩耗:英国 post-punk 元老乐团 Gang Of Four 在 Facebook 官方专页上宣布,其创团成员结他手 Andy Gill 已在2月1日离世,享年64岁。及后 Gang Of Four 的发言人向《 New York Times 》确实 Andy Gill 是因肺炎病世。
来自列斯的 Gang Of Four 是第一代的英伦 post-punk 乐队,去年不独是乐团的1979年首张专辑《 Entertainment! 》面世40周年,而他们亦发表了全新专辑《 Happy Now 》,乐队仍在活跃当中。
毋庸置疑 Gang Of Four 是70年代末 post-punk 运动的其中一个重要名字,在充满政治色彩题材下的歌曲,乃得以把 funk 乐的跳脱俐落节奏与 dub 乐的音响肌理,树立起其狂放不羁的 punk-funk 风骨,影响著2000年代初的 post-punk / dance-punk 乐潮;而他们的1981年单曲《 To Hell With Poverty 》便曾几何时是常出现在我的 indie-dance DJ set 上之 punk-funk / dance-punk 经典曲目。走出这队“四人帮”, Andy Gill亦是知名唱片制作人,美国加州摇滚名团 Red Hot Chili Peppers 的1984年首张专辑《 The Red Hot Chili Peppers 》便是由他操刀监制。
Andy Gill 与世长辞,那标志著一代 post-punk 界殿堂级人物之殒落。当我得悉他的逝世消息时,叫我好有一种感触良多的沉痛心情,不仅 Andy Gill 是我欣赏多年的音乐人,也因为我曾亲身跟他接触过——那并非与他做过访问,而是跟他有过一席如今仍叫我感觉如斯梦幻的饭局。
故事是这样:2012年12月,我的一位在香港土生土长的洋人朋友联络我,告之 Andy Gill 将会来港,而 Gill 太太 Catherine Mayer (她是英国著名记者/专栏作家以及女性主义政治党 Women's Equality Party 创办人)的一位香港朋友,正是我朋友的国际媒体公司老板,他们会举行一个小型私人晚宴招待访港的 Andy Gill 夫妇,我朋友也拉拢了我参加,原因是他们想让 Gill 认识到香港的华人音乐爱好者/音乐媒体工作者。此行实情是 Andy Gill 之前到北京,为独立厂牌兵马司旗下武汉 electro-punk 乐队“AV大久保”第二张专辑《一品国际》(唱片要到2014年才面世)担任监制工作,跟著他途经香港逗留了几天,然后才返回英国。
当晚饭局设于中环 China Club,我第一次进入这些上流人士地方(不得穿著牛仔裤波鞋那种)固然令人难忘。我就是这样跟 Andy Gill 这位 post-punk 传奇会面了。那晚的饭局大家都畅谈甚欢,整个过程很casual,就像跟朋友间的聚餐那样,晚饭后主人家(我朋友的老板)带大家参观楼上 China Club 的图书馆,再出露台喝多杯啤酒继续倾谈。而我当然识趣地没有趁机拿出录音机去跟 Andy Gill 做甚么访问,在这样的场合也不好意思带一叠唱片给他签名,所以当晚我只带了 Gang Of Four 的首张专辑《 Entertainment! 》黑胶唱片而已。也不知是否这晚饭局来得很 chill 跟舒服,我连跟 Andy Gill 要来过合照的举动也忘记了……所以那张 Andy Gill 签名的《 Entertainment! 》黑胶唱片,亦成为了这梦幻一夜的唯一纪念,其他只留在记忆当中。
那个晚上, Andy Gill 说过他会在2013年3月再来香港,因为 Gang of Four 会跟与“AV大久保”联袂在北京与上海举行中国巡演。当时我心想:Gang of Four 可有机会顺道来香港演出吗?从而对此寄予厚望,结果希望还是泡影了。而我不知道之后 Andy Gill 有没有再踏足过香港,但去年3月 Gang Of Four 又再举行了三场《 Entertainment! 》40周年中国巡演呢。 Gang of Four 未能来香港表演,对我来说是一件憾事。
要追溯 Gang of Four 的典故,在1978年10月发表处男单曲《 Damaged Goods 》的他们是第一代 post-punk 乐队,从1979年首张专辑《 Entertainment! 》到1981年第二张专辑《 Solid Gold 》,主唱 Jon King 不羁而漫不经心的半吟半唱、 Andy Gill 一手狂放暴烈失真的拉锯式结他 riff ,再加上 Dave Allen 肥厚而 funky 跳脱的 bassline 跟 Hugo Burnham 的鼓击构成强烈的 rhythm section, Gang Of Four 就在那个“反摇滚”时代解构出他们别树一帜的 post-punk / punk-funk 风格。女低音结他手 Sara Lee 加入后出版的1982年第三张专辑《 Songs of the Free 》,乐队也趋向了 dance-punk 风格,单曲《 I Love A Man In Uniform 》不失为他们流曲化声音的经典。再到1983年的第四张专辑《 Hard 》,乐队只余下 Jon King 和 Andy Gill 两位创团成员,他们亦走进更修饰的 new funk / new wave 姿态。跟著 Gang of Four 便在1984年解散了。
只有 Jon 和 Andy 两位原装成员的 Gang Of Four 曾在90年代复合,并发表过《 Mall 》(1991年)和《 Shrinkwrapped 》(1995年)这两张好坏参半的专辑,前者里的低音结他手 Gail Ann Dorsey 在后来成为了David Bowie 的伴奏乐手。到了2004年年底 Gang Of Four 宣布以 Jon、Andy、Dave和Hugo 之原装四人阵容重组举行巡回演出,继而在2005年出版了一张严选其1978至82年旧作重灌的《 Return The Gift 》专辑。但原装四人阵容重组的 Gang Of Four 并不持久,到了灌录2011年专辑《 Content 》时,又再只余下 Jon 和 Andy 两位主将;及后 Jon 也在2012年退出,由 John "Gaoler" Sterry 代替。所以当 Gang of Four 在2013年举行中国巡演,再到2015年专辑《 What Happens Next 》(有 The Kills 的 Alison Mosshart 、 The Big Pink 的 Robbie Furze 、 Herbert Grönemeyer 和布袋寅泰客串)及去年的全新专辑《 Happy Now 》, Gang Of Four 也只有 Andy 一位原装成员而已。
Andy Gill作为制作人的典故,除了 Red Hot Chili Peppers 外,他亦曾为 The Jesus Lizard 、 Therapy? 、 Michael Hutchence (死后发表的遗腹专辑)、 The Stranglers 、 Killing Joke 、 The Futureheads 、 The Young Knives 等名字监制过,又曾制作过日本乐队 Polysics 的2005年专辑《 Now is the Time 》部分曲目,因此“AV大久保”也并非他第一次跟亚洲乐队合作。(补充:2013年12月在西九文化区举行的《自由野2013》表演艺术节,我是音乐主舞台的策展人,其中包括邀请了“AV大久保”来港演出。)
随著 Andy Gill 离世,如今 Gang Of Four 也告名存实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