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听的意识形态 】甚么是败托邦?败托邦的声音与音乐

撰文: 宋烨文
出版:更新:

人总有一个梦想,可以活在“乌托邦”( Utopia )里,生活富足、没有罪恶、自由自在、每个人的意见都可以表达和采纳... 但说是个梦,当然是不存在了,现实社会走的方向,与乌托邦恰好相反,就是罪恶、极权、高压、同流合污、铲除异己、禁制意见和不同看法的社会,而这一个,就是与乌托邦对立的败托邦( Dystopia )。

要认识何谓败托邦( Dystopia ,也有人叫作反乌托邦或恶托邦),首先要知道甚么是“乌托邦”( Utopia )。

乌托邦的概念早在公元前 380 年在柏拉图( Plato )的著作《 Republic 》中提及,指在一个社会中有黄金的一个阶层的人,他们受最高等的教育成为了“哲学之王”( Philosopher king ),他们知道如何去减低但到了 16 世纪 1516 年才由英国作家 Sir Thomas More 在《 Utopia 》一书中出现这个字词,从 希蜡文( Greek )的 prefix "ou-" ( οὐ ),即“ not ”,和 topos ( τόπος ),地方“ place ”,合成即“没有的地方”去强调这个“只在梦想中的地方”。即便如此,现实中,在过去的历史上,人类从政治层面上又好、科学研究上也好,都看到人们想建立一个乌托邦世界,而现实是...

正如上面提及的“哲学之王”,但其实不过是寡头政治( oligarchy ),现实中在这一层次的人就是特权阶级(不论是财富、家族、政治还是军事力量上),你以为是有最优越的人去管治社会?但其实最容易因为争权夺利而走向独裁。乌托邦的美梦,成了败托邦的恶梦。

败托邦主要而言就是一切“美好事情”的相反:贫富悬殊战争、人性尽失、霸权与压制。这也是创作人、艺术家向乌托邦概念作出批判而成为了败托邦( 希蜡文:δυσ- "bad" 和 τόπος “place" )。当中最早期提及败托邦概念的著作是 Jonathan Swift 的《 Gulliver’s Travels 》,故事中诉说了主角游历世界,看到了不少在书中世界的社群,起初都因为他们的外表美好而感到惊喜,但渐渐发现这些社群都有不可救药的缺陷,如科学家和社会策划者的不切实际的决策等等,为败托邦设下了蓝本:原先为营造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却走向了极端,暴露了它们的缺陷...

之后的著作和小说,都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而为作者带来无数的题材去发挥,例如工业革命及工业科技的突飞猛进,本质是想令工人得到自由,但事实是令他们进一步困在工厂和无止境的低恶劣生活环境;控制著这些工业的人,却权和利都多得根本不受控,他们更反过来控制人... 所以不少上世纪 4、50 年代的科幻小说,如 George Orwell 的《 1984 》、Aldous Huxley 的《 Brave New World 》及 Ray Bradbury 的《 Fahrenheit 451 》都写下了一个道德、人性、自然环境尽失、只剩下科技、金钱和权力控制的社会,而更可以说的事,这些小说,不只是在幻想,而是预视了我们身处的世界的真实画面。

好了,说了这么多,那甚么是败托邦的声音与音乐?其实没有指名的,只不过这些时势,想和大家说说败托邦罢了。(别打头)

又,败托邦的声音与音乐,若论氛围的话,其实离不开 dark ambience / ambient 电音,除了 share 到烂的 Vangelis《 Blade Runner 》OST 外,也有不少可以营造到 dystopia 的感觉得音乐,大家可以听听以下这个:

还是听多次《 Blade Runner 》的 Ambient 下雨声吧:

再又,其实有一些声音都可以代入到败托邦的气氛的,就是光管灯的声音和机器声,都代表著一个被高压统治的城市下,只余下一切死物:霓虹光管、机器、铁路和警喵的声音。

重温日本工业音乐石川忠经典作品 - cyberpunk 惊栗《鉃男》配乐

Dark Fate 之前 -《未来战士》经典片头曲创作的背后!

Camera Obscura 能走出成员离世阴霾再推出新作吗?

《危险人物》上映 25 周年 经典跳舞场面首歌你记唔记得?

为 Sigur Rós 拍摄 mv 女导再与沙拉保夫合作电影《Honey Boy》

听听《The Matrix Revolution》终回战 — 配乐内的梵文歌词

【有戏听】电影中要举起伞的雨中场景 - 你记得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