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加音乐会 — 台湾月《噪 / 乐之间》与诗、乐人浅谈
四位诗人、四个音乐单位,结合起来的一场文字与音节缠绵的演出“噪 / 乐之间 – 香港 x 台湾 诗加音乐会”,透过两岸的音乐人和诗人合作,将诗与歌的界限打破,将“ Noise、Voice ”之意拓远,共同表述出属于我们的时代。将于 11 月 3 日(星期日)晚上于香港逸东酒店举行的音乐会共有四组诗乐创作人演出,也是台湾月的重点节目之一,带动乐迷和文化人相互接触。扭耳仔与他们来了一个浅谈,看看他们对噪与音、诗与乐之间的夜融有何看法。
“噪 / 乐之间 – 香港 x 台湾 诗加音乐会”将台湾与香港的独立音乐人与诗人联系起来,在现场演绎自己的作品之外,互相更会携手合作改编对方的作品,甚至共同创作全新曲目或诗篇。希望音乐人和诗人于交流当中相互启发,共同创造自身风格之外新意念,让也许温柔、也许锋利、也许含蓄、也许直率的诗词,拼贴在躁动的、迷幻的、沈郁的、寂寥的、冒险的、热血的音墙里,让到场观众观赏一场文字与音节缠绵的演出。
音乐会的四组创作单位包括:
香港文字工作者罗乐敏 x 台湾乐队 VOOID ;
一直坚持以英文创作的文学人黄裕邦 x 台湾电子摇滚乐队 P!SCO ;
获林荣三文学奖、清华大学月涵文学奖、周梦蝶诗奖的著名台湾诗人徐珮芬 x 香港唱作人江逸天( Olivier Cong );
既是 VOOID 主音也是文字人的洪申豪 x 香港独立乐团南洋派对;
扭耳仔与他们都来一个浅谈,看看他们对声音、文字的创作在今次的“ Noise、Voice ”之中如何发挥。
噪/乐之间 — 甚么是声音?甚么是“好的声音”?
对罗乐敏而言,声音是一种非常直觉的东西。“声音和触觉息息相关,如果我听到浑厚的男声,或暮鼓晨钟的声音,都会不自觉竖起鸡皮疙瘩,所以觉得声音有时像呼吸,我们的身体会直接回应,没有绕过大脑。要辨别好听不好听的声音也有点一样,非常直觉,直觉到像是自己的一部份,也因此,声音的选择变成了相当个人且私密的事。”罗乐敏认为任何都可以成为音乐,因为感受的都每个人本身。
有好多诗人都这么说:“在搭车和食饭的时候听见其他人说话的内容其实是一个灵感的来源。” 黄裕邦很同意这一句,认为“好坏”的标准去衡量声音行不通,“太峡窄了,我只会用骚扰和不骚扰去区分。”他又觉得声音本身是中性的,要把它融入优美的乐章之中,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例如节奏和质感。正等于写诗一样,任何一个意象都在乎于诗人事怎样去运用。”
另一位诗人徐𤦍芬则分享了很有“意境”的声音:“我相信所有的声音都有灵魂:叶子掉落地面的声音、家具因热涨冷缩发出的声音。对我来说好听的声音要有浓烈的情感,不一定局限于人声或乐器伴奏,但这两种型式通常比较能引发我的共鸣。”
音乐人又有何看法?
“因为我不喜欢自己讲话的声音,所以常常会很羡慕说话好听的人的声音,有一点满有趣常常会吸引我的注意,当一个人说上不同的语言时,声音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就像吉他踩上效果器后的变化。而我觉得各式各样的声音都有机会成为音乐的一部分,如车站的广播、直升机的螺旋桨、小孩的打闹声。”Rachel Hsu @P!SCO 道。香港人应该会对这个回答多少有点共呜吧?
VOOID 作为乐队,但其实主音正是在这次音乐会同时会以诗人身份参与的洪申豪。他平时已在与文字和音符一起玩游戏,所以不会去分甚么是好声音坏声音,“但会去想,我为什么喜欢这声音、为什么不喜欢。持续的声音通常最能吸引我注意,音质特殊或特别的音阶或和声也会引起好奇心。”
“锡屋顶上的雨滴,秋天的微风吹过橡树的树枝,水壶在一个安静的厨房里沸腾,午夜后的时钟在滴答作响,当每个人都想入睡时,一辆孤独的汽车回荡在空荡荡的街道上...... 等等,都是我最喜欢的‘噪音’。”Olivier Cong 又觉得当敲打或刮擦木材和金属时,不同质地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声音纹理( 很 ASMR 呢。),同一个字词由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情感和意图发音,都让他非常著迷。
香港乐队南洋派对则很著重心情,“其实甚么声音都可以是好声音,是在当下那个感觉。”
诗 / 乐 ﹒ 字 / 声
音乐和诗词,好像是“这么远、那么近”,一个动一个静,但又好像与旋律有著不其然的联系。那究竟在创作的取向上有没有分别呢?
“很不同呢。”黄裕邦认为诗人和音乐人的创作取向有著很具体的差异,“乐团和作家本身的背景和经历十分不一样,所以他们对待文字的取态不一样也是十分正常的事。”Rachel Hsu @P!SCO 则说:“我个人的文字创作能力不好,所以对于诗人能够自由运用文字并转化为各种画面这一点,十分敬佩他们。”
徐珮芬说诗歌的传统本来就与音乐脱不了关系。“然而我个人截至目前的创作仍著重于文字表达的部分,音乐有待从这次的合作经验中学习呢。”与徐今次合作演出的 Olivier Cong 则形容自己仍在找寻与徐的默契和创作上的节奏:“我仅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阅读过她的作品,但对她作为一个人以及她想通过这次表演呈现给艺术家的东西没有清晰而深刻的理解。 对我而言,合作一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我喜欢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纯粹根据我自己的想法和方向来创作。 当我早前开始为香港芭蕾舞团作曲时,过去的一年让我大开眼界。 我一直从诗歌和电影中汲取灵感,例如 T.S. Eliot 的《 Hollowmen 》和颜色三部曲《 Bleu 》等。 合作的作品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可以给予到甚么出来。”
罗乐敏则说仍在字里行间与音符当中探索的阶段。“我和申豪有相近的关怀和趣味,但展现的媒介则不同,目前还在摸索。由文字到身体或声音,是有形到无形的转反,反之亦然。”VOOID 则觉得不用去太著重区分:“从很大的比例层中面上来看我觉得是一样的东西,诗就是音乐,反之亦然。要细分就分不完了。”
Noise / Voice ﹒ 同一空间中,独特的风景
这次的台湾月“噪/乐之间 – 香港 x 台湾 诗加音乐会”,对参与的演出者都是一种新的体验,Noise / Voice,给了他们一些甚么体会和冲击?
南洋派对对一切都是开放式的,他们说:“没有特定的讯息啊,听者自决最好。”
“大概是一种在微缩和巨大中摆荡的世界观吧,诗和音乐的世界同样广阔无边。”“实验吧,每次演出都是实验,能用这样的形式享受未知是艺术的魅力。”罗乐敏与 VOOID 的看法都是“一切皆有无限可能”。
黄裕邦说:“作为一个通常在纸张上才找到认同感的创作者来说,是考验自己你如何在艺术和流行之中找到一个出口。”而对 Rachel Hsu @P!SCO 而然,这次的音乐会是让他们接触不同范畴的版图再次扩大:“我们跟金属乐手有多次合作的经验,也曾经跟职业摔角手、舞台剧演员、歌仔戏舞者等合作过,这一次来看看我们跟诗人合作的呈现吧!”大家要扭大耳朵聆听了。
徐珮芬则希望可以透过演出,向听众传达“创作不该拘泥于任何特定形式”的讯息,“美的事物不一定需要专有名词。”Olivier Cong 则因为近来香港的局势,作了几首新歌:“我将独自一人演奏琴键和吉他,没有乐队。 希望它将是一个更加亲密和流畅的场景。 歌曲无始无终。”
最后,都是要问这个问题:写字人又会怎样看/听音乐、音乐人又怎样看诗呢?就让他们逐一回答。
诗人听音乐
罗乐敏:“我喜欢节奏慢,舒徐的音乐,特别喜欢女声,很喜欢 Priscilla Ahn、王菲。也喜欢一些老乐队如 Simon & Garfunkel。文字是脑内的想像,音乐则是身体直接的感受。我会留意歌词,但不是最重要的部份,许多歌词我都记不住的,哈哈。”
黄裕邦:“诗歌和歌词其实都是文字创作,不懂分也不想分。葛大为的《离心力》和《谁来剪月光》可以是诗,林夕的《勇悍﹒17》 和《白痴》可以是诗,李荣浩写的《慢慢喜欢你》也一样可以是诗。”
徐珮芬:“写诗的灵感大多来自自身内部的震荡,震荡的理由通常来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倾轧。特别喜欢听节奏慢的中英文情歌,从歌词中撷取诗意。”
洪申豪:“写词时我会在意押韵,文字跟旋律和节奏的想像是舞伴的关系。写诗的时候我把文字当成是一个生命,任由它去发展。当然最理想的状态还是诗中有歌、歌中有诗。喜欢的音乐太多了,很难一一陈列,有时会遇到让自己惊喜的新音乐、有时又会去找像老朋友那样具有熟悉味道的音乐,很凭感觉。我喜欢的诗人是泰戈尔、尼采和波特莱尔。”
音乐人看诗
Rachel Hsu @P!SCO 常常觉得有些歌曲的歌词都美得像“诗”,即使没有音乐的烘托下,光是单纯的文字,也就是“诗”就能够震撼人心。“我们也尝试将‘诗’与音乐融合,尚在创作中的我们,已经觉得十分具有挑战,但是也非常的好玩的!”
VOOID:“我唱我想,我想我唱。歌词跟曲两者是一体两面,透过词和曲的关系可以读到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故事。”
Olivier Cong:“我觉得两种艺术形式之间不应有任何区别。 它们都起到了相互启发的作用。 从音乐到诗歌,从诗歌到音乐。”Olivier 又引用 T.S. Eliot 的一段诗句:
“In my beginning is my end. Now the light fallsAcross the open field, leaving the deep laneShuttered with branches, dark in the afternoon,Where you lean against a bank while a van passes,And the deep lane insists on the directionInto the village, in the electric heatHypnotised. In a warm haze the sultry lightIs absorbed, not refracted, by grey stone.The dahlias sleep in the empty silence.Wait for the early owl.”
每人都有独到的看法,还是如南洋派对所说:“实验室入面夹硬来”呢?大家 11 月 3 日悉目以待。
噪 / 乐之间 香港 x 台湾 诗加音乐会
日期:2019 年 11 月 3 日场地:香港逸东酒店宴会厅 [玉] 门票:港币 290 元正
Cigarettes After Sex 新专辑 10 日后推出 先听最新单曲
社会可以迫到一个人多尽?历年的 The Joker 笑声变化
法国女歌手 Camille 才是真正为 Nouvelle Vague 添上色彩的人
26 年前美版《恐龙战队》首播 Go Go Power Rangers 你唱过未?
下一代的自由很重要 - 奥玛花曼女儿 Maya Hawke 演戏唱歌皆拿手
从前... 有个可以留在家听歌的星期一 - 昆顿大导音乐曲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