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只雀仔跌落水》原曲是黑暗童谣 向滥权发声/不忘被牺牲的小孩
《有只雀仔跌落水》原曲是来自英国的童谣《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原伦敦桥 (后世误以为是双塔桥) 早于罗马时代公元55年建成,因大桥经历多次倒塌死伤惨重,令童谣不断流传。相传歌曲中“ My Fair Lady ” 是人民用来讽刺当时一位女性当权者。
最元祖的“London bridge”建于罗马时代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中的伦敦桥常被误会为伦敦塔桥 ( Tower Bridge ) ,原址伦敦大桥与塔桥距离 700 公尺远。位于泰晤士河,由罗马时代公元55年开始以木材建设,到后来改用石材,及现在用混凝土的大桥,是伦敦市两岸市民的主要来往干道。所谓“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一条长达两千年历史的大桥,如果没有发生过事故和伤亡,绝对是谎话。
跟据历史记载,即是维基百科所说,大桥在1091年经历台风吹毁,1136年就遭遇了大火,因当时大桥的设计,桥上还有多栋建筑物,所以亦增加火灾的隐患,1212年大火在大桥两边爆发,1381年农民起义焚烧桥上建筑物,1450年因叛乱又再次发起大火,到1666年史上最大的伦敦大火波及。抗争的鲜血和人为的灾祸,伦敦桥经历了多次被时代巨轮狠狠地践踏。
多年来伦敦桥的演变:
由挪威士兵用来讽刺的军歌 变成英国当地的童谣
相传《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最早期的版本是在1014年出现,当时丹麦国王攻打伦敦,英王走难到法国,而英国的盟友挪威则出兵相助,击过了丹麦军队,但过程中摧毁了伦敦大桥,所以挪威军队就编写了一前军歌《 London Bridge is broken down 》用来讽刺败北的丹麦军队。后来歌曲在英国流传,亦改变了歌词成为了童谣,并因大桥长期被损毁,而唱到街知巷闻。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My fair Lady.
“My Fair Lady” 滥权皇后 与“被牺牲”的小孩
关于《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有两大都市传说,其一是歌词中突然于最后一句提起的“My fair lady”究竟是谁人?较恐怖的说法,是来自 Alice Bertha Gomme 在1894年的著作《 The Traditional Games of England, Scotland and Ireland 》,提到当是的建筑工人迷信只要将小孩埋在地基之中 (俗称称为“人柱”、“打生桩”、类似的亦有“塞豆窿”),就能保障建筑物的安全,而“My fair lady”就是纪念当中被埋的小孩。这个做法其实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现,2006年初在香港何文田,在一个水务署的水管工程地盘,发现大量儿童骸骨,怀疑就是昔日的“生柱”。
而比较合理的“My fair lady”说法,就是1269年英王亨利三世,指派皇后Eleanor去管理伦敦桥,但她却把修桥补路的公款私吞,人民抗议她滥权的行为,决定改歌词向当权者表达诉求,唱衰佢!
有只雀仔跌落水 跌落水 跌落水 有只雀仔跌落水 被水冲去
《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演变成捉细路游戏,《有只雀仔跌落水》作者?
这首黑暗童谣由1791年在英国出版的诗歌故事集《 Mother Goose Tales 》传到外地,因为当时资讯不流通,美国人就认为“London Bridge”是指“Tower Bridge”,之后就约定俗成地被误会下去,更出现模仿“Tower Bridge”升降吊桥的捉小朋友游戏,从始与《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永不分割。
而广东话版的《有只雀仔跌落水》的来源及作词人,都一直没有确实的说法,最为广传的是因为当时香港处于英殖时期,英国政府在学校的教科书中加入英式童谣,希望加深英式文化的传播,而谁是广东话版的作词人?在找到真相前,香港人已经自行创作了更多不同的版本,希望后世亦会因这些创作,去了解现今的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