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乔治欧威尔《一九八四》: David Bowie 的末世预言警号

撰文: 袁智聪
出版:更新:

【选择性失聪】今年是“乔治欧威尔”George Orwell的《一九八四》出版70周年。45年前, 英国摇滚变色龙 David Bowie 本是有意把整部《一九八四》灌录成摇滚音乐剧式专辑,但给欧威尔遗孀否决,最终引伸成1974年专辑《 Diamond Dogs 》里的〈 1984 〉、〈 Big Brother 〉等曲目。

上星期五 5 月 24 日,是英国摇滚变色龙 David Bowie (1947 – 2016) 的 1974 年专辑《 Diamond Dogs 》面世 45 周年,不过今次我却不是要为专辑写个周年纪念回顾的“耳史”专题,而是想从英国作家“乔治欧威尔” George Orwell (1903 – 1950) 的 1949 年反乌托邦/政治讽喻小说《 Nineteen Eighty-Four 一九八四》对 Bowie 这张专辑的影响来说起。

1974年初的 David Bowie 。(互联网图片)
乔治欧威尔小说《一九八四》英国首版封面。

说起《 Diamond Dogs 》这张 Bowie 的英国冠军专辑,大家都会先想到两首大热单曲〈 Rebel Rebel 〉和〈 Diamond Dogs 〉,但〈 1984 〉却是 Bowie 比较受到遗忘的单曲作品——而〈 1984 〉以及另一作品〈 Big Brother 〉,正是 Bowie 在专辑里开宗明义地向《一九八四》取材的曲目。

乔治欧威尔的小说《 Nineteen Eighty-Four 一九八四》:

George Orwell 在 1945 年间起草构思、 1949 年出版《一九八四》,小说讲述是一个未来的极权主义国家(大洋国),公众遭受政府无所不在地监控与操控,故事设想于 30 多年后的 1984 年。而 David Bowie 的〈 1984 〉发表于1974年,跟预言的未来只相隔了十年,并非遥不可及,也仿佛是给1984来个十年倒数。而〈 1984 〉此曲, Bowie 就以 soul-funk 这个新尝试来展现出未来式的曲风。

我是在 1983 年《 Let’s Dance 》时期才真正开始迷恋 Bowie 的那一代乐迷,然后便慢慢地追溯回他的旧作。在这个追听过程中,他有几张专辑特别能够带给我一种相当耐人寻味而神秘的体验,比如当我听到《 Space Oddity 》,抑或听到《 Low 》和《 Heroes 》的时候;而盖著由比利时画家 Guy Peellaert 作画、让 Bowie 化身半人半狗西洋穴怪图像封套的《 Diamond Dogs 》,所笼罩著的颓靡未世气息,都叫我听得为之耐人寻味,尤其是还要涉及到乔治欧威尔的名著(当时我好歹也是个文艺青年),甚至〈 1984 〉此曲在一位白人摇滚巨星的唱片中忽然响起很 funk / soul 的声音,其实也有点吊诡的感觉。

David Bowie 的1974年专辑《 Diamond Dogs 》,唱片封面的半人半狗西洋穴怪图像是出自比利时画家 Guy Peellaert 手笔。

1973 年 7 月 3 日, Bowie 在一场於伦敦 Hammersmith Odeon 举行的音乐会尾声发表“告别”宣言、声称这是他最后的一场演出——实情是他要告别的是 Ziggy Stardust 这个身分,并把伴奏乐队 The Spiders from Mars 解散。如果说同年秋天出版的改编歌专辑《 Pin Ups 》只是他的一个过渡期,那么《 Diamond Dogs 》便是他的一个革新的开始。

那时, Bowie 原定是实行把 George Orwell 整部《一九八四》改编阐释成为一张摇滚音乐剧形式的专辑,已创作了一批歌曲,但在专辑筹备的中途却得悉 Orwell 的遗孀 Sonia Brownell 拒绝受权,令到 Bowie 的计划告吹,从而因此引伸演进成《 Diamond Dogs 》专辑出来,结合了他刻划的后末世世界与演绎 Orwell 笔下的《一九八四》这两个主题而成之概念专辑。当中〈 1984 〉、〈 Big Brother 〉、〈 We Are the Dead 〉三曲,都是 Bowie 取材《一九八四》的作品。

〈 1984 〉在 1973 年已先跟另一曲〈 Dodo 〉灌录成 medley 〈 1984 / Dodo 〉,并在当年10月带到 Bowie 的音乐节目《 The 1980 Floor Show 》作为开场曲首演(节目名称 《 1980 Floor 》是 Nineteen Eighty-Four 所“玩字”而成) 。

《 Diamond Dogs 》内的〈 1984 〉已是重灌的版本,比原先的来得更快板而 funky ,放在专辑里来得犹如一个亮点。

Someday they won't let you / So now you must agree

唱出独裁极权年代的〈 1984 〉,是 Bowie 首次向 funk / soul 曲风取经的歌曲,由英国乐手 Alan Parker (跟那位英国著名导演无关)客席演奏的 wah-wah 结他,乃跟 Isaac Hayes 的 1971 年曲目〈 Theme from Shaft 〉作相提并论,也是说此曲正预告了翌年《 Young Americans 》专辑所投向的“ plastic soul ”方针。而当年〈 1984 〉只曾在美国、日本及纽西兰发行成为单曲(并没有英国本土),皆未能上榜、名落孙山。

〈 1984 〉不同的单曲版:

《 Diamond Dogs 》被视为一张戏剧性专辑,有著起承转合的铺排,其中一个因素是有些歌曲是结合成组曲形式,如紧接〈 1984 〉之后,专辑最尾压轴的两曲〈 Big Brother 〉和〈 Chant of the Ever Circling Skeletal Family 〉便是一气呵成的无缝连接而来,黑胶唱片上亦是放在同一 cut 当中。由 Mellotron 迷魂琴音与用 Chamberlin 键琴模仿的爵士小号带出之 art rock 歌曲〈 Big Brother 〉,顾名思义是指《一九八四》的“老大哥”,道出主角 Winston Smith 遭折磨与拷问的再教育洗脑完成后,思想彻底归顺爱党,Bowie 大唱 “ We want you Big Brother ” 正是回应了“他战胜了自己,他热爱老大哥。”;〈 Chant of the Ever Circling Skeletal Family 〉是两分钟的实验摇滚曲目,曲如其名祭出犹如祭典崇拜仪式的 chanting 但却行尸走肉,最后余下就像坏掉了的人在“ Bruh-bruh-bruh-bruh-bruh ”的呼唤著老大哥。

1974 年的 David Bowie :

1974 年被视为 Bowie 的一个戏剧性的年头,当中包括见证到这位变色龙在形象上的蜕变。出版《 Diamond Dogs 》专辑时,他仍保留著 glam rock 时期的发型;然后他改变了发型与衣著,那个橙橙黄黄发型及穿上称身西装,令他摩登帅气起来。 1974 年的前后 Bowie 可谓判若两人。

1974 年,我仍个少不更事的豆丁,那些年的音乐都是后来寻根追溯回来; 1984 年,我已是个听欧美新浪潮音乐的小乐迷,而当年有 Michael Radford 执导、改编自《一九八四》的英国电影《 1984 》,电影原声专辑《 1984 (For the Love of Big Brother) 》由炙手可热的英伦 synth-pop 二人组  Eurythmics 包办,主打单曲〈 Sexcrime (Nineteen Eighty-Four) 〉是连香港的电台及电视台也会热播的大热作,这就是我如此而认识到 George Orwell 这部著作的典故。

今年是 George Orwell 的《一九八四》面世 70 周年。对临“送中恶法”、“六四”30 周年是“回忆有罪”、双重思想、网络监控、西环老大哥,身处 2019 年今时今日的香港,已彻底响起了《 1984 》预言的警号。

2017 年达明一派的回归单曲〈 1+4=14 〉,是取材自《一九八四》里“2 + 2 = 5”要人相信这个谎言就是真理的逻辑。“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 2 + 2 = 4 的自由。”

重温达明一派亲身介绍〈 1+4=14 〉:

但更叫我深刻,是2014年占领运动/雨伞革命仍在抗争进行期间,是由 Nerve 担任导演与音乐创作、冲著George Orwell《一九八四》而来电影歌剧《 1984 》上演。两个主角,是电影部分由黄衍仁饰演的 Winston Smith 和在歌剧现场演出部分由韩裔女歌手 Shadow 饰演的 Julia ,彼此分隔在两个空间。这个设定在1984的30年后(2014年)举行多媒体形式的电影歌剧,在演出两年前已开始构思,遇上了占领运动/雨伞革命,也新增了女主角站在占领金钟夏悫道天桥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