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文物级教堂开骚 Olivier Cong : 这会是一个阶段的终章
Olivier Cong 江逸天在今年一月发表了备受好评的首张专辑《 A Ghost & His Paintings 》后,终于要在12月12日举行一场音乐会,命题为《 Through the Window I See No Star 》,地点位于尖沙咀的圣安德烈教堂,香港法定二级历史建筑。内敛而低调的 Olivier 难得应约进行访问,我们谈到了鬼魂的情绪,王尔德以及专辑的意义。
场地 : Mosses(湾仔圣佛兰士街14号)
摄影:Jeff Cheng
与 Olivier 对话难免会出现各种文学性的想像,不利于快速推广的报导写作方式,但要把他许多话语中的细节简化精略又实在是一种灵性上的资源浪费。因是此故,容许我先讲述总结:音乐最重要是好听,对吗?没错,但好听的目的其实是取悦你的耳朵,从而制造与你大脑交流的桥梁 - 音乐终究还是沟通。 Olivier 花了一年时间去消化和思量自己的作品,并选择以圣安德烈堂这个充满历史感的地点为舞台,只为了能够尽可能合适地展现他音乐中蕴藏的事物和情绪。这种对演出细节的注重和执著,最终所能够带给观众的震撼甚至每每大于音乐本身。
今次访问地点选在湾仔圣佛兰士街的书店 Mosses 进行,背后同样有其考量: Olivier 在今年六月为该店的开幕进行了半小时的演出,费用为一张加拿大音乐诗人 Leonard Cohen 在 1967 年发表的《 Songs Of Leonard Cohen 》法国原版黑胶唱片。而当晚的演出触动了 Mosses 其中一位创办人 Retanus Wu ,成为参与今次《 Through the Window I See No Star 》音乐会的制作团队之一,并为他邀得另一本地艺术单位 430 为音乐会负责场地灯光及影像设计。
第一次看见《 A Ghost & His Paintings 》这个名字时,我率先联想起英国作家王尔德的《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ey 》,某种文字上的对称性。 Olivier 对这个想法饶有趣味:“那本小说正巧也是关于画家是多么著迷 Dorian Grey 这个人 (也显示出作家本人对青春美貌的偏执),以及画作与人的关联 - 在专辑推出以后,很多人都以为那是关于我以及我的画作,但若我现在愿意深入一点说,其实”his paintings”指的是我前度的画作(那为何是”his”呢?)因为送了给我就是属于我的啦。”
这个文学关联在我提出以前可说是不存在的,但《 A Ghost 》中有一首〈 Beginners 〉,副题也写了” 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 ”,就很明显是取材自美国名作家 Raymond Carver 的同名短篇小说。“我们偶已会在看小说时找到代入点,而我在阅读《 Beginners 》时反复体会到爱情的沈重,继而感到自己代入了其中一个角色...应该说是代入了故事,透个阅读与这个角色在对话。那首歌可说是以它为架构讲述自己的事。”我们又谈到了 Carver 于该小说集中收录的《 Why Don’t You Dance? 》以及《 Tell The Women We’re Going 》这两个短篇,后者是关于两个男性好友一次日常的下午兜风,却在结局发展成一场谋杀少女,如刹车失灵一样的情绪失控。这让我想起一种精神疾病,以及 Olivier 本人修读心理学的过去。
Olivier 除了大学时期在英国修读心理学,其实早在中学毕业后的那个暑假就到青山医院进行实习,对人的精神世界自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这种背景对创作有没有什么影响呢? Olivier 自言无论当初去青山医院实习以及后来选择修读心理学,都是源于想了解自己多一点:“我觉得自己有问题......其实大家都有问题,分别只在于你承认与否。也不必要到生病了才需要开始明白自己,而然大学课程读完的一刻我才发觉(修读心理学)这个方法是无助的,理论就仅只属于理论层面,太多事情始终是 bound to happen:基因问题又好,环境因素又好,只能看你的生命会否被这些影响冲刷掉。而选择音乐的动机也很简单,因为这就是我的抒发。”
专辑名字中另一个教我疑惑的是“Ghost(鬼魂)”这个词语, 唱作人在歌中与之倾诉的虚构对象,其实也可被定义为一种“鬼”,那 Olivier 概念中的“鬼”又是怎样一回事呢?Olivier 认为写歌就是一种把鬼魂实体化的方式,他相信“鬼”是存在于许多形式及意识中,其实很接近杜琪锋执导的《神探》中对“鬼”的理解,而且不一定是负面的:“它可能就那么坐著看著,你很难去与它沟通,这些鬼(情绪)大都没什么反应。反而把歌写出来了,也就能够暂时性地呈现这些情绪,倒不如说我写作音乐就是要迫鬼与我对话。”他也谈到“ghost”与“demon”的分别,“demon”若然不神魔化的话,其实就是不健康的执迷,但“ghost”大都是中性的。“鬼的情绪都是人自己想法的投射,它们可能源于你个人的历史,又或者对未来的希冀和恐惧。”从情绪释放和治疗的角度去看,就能明白 Olivier 所言歌与鬼的关系。
《 A Ghost 》由 Olivier 把过去三年间写下的歌结集而成,本质上似乎不算是一张专辑,但他就说那与其是歌的集合,倒不如说是时间的集合:“在那三年间写下的歌都吻合我的一个阶段,也表现出我内心想法的循序渐进;这些年遇到的人和事,我想说的话,最终就化成了一首首歌。”而将这些阶段串连起来的方法就是编曲,“当时‘夹硬’做了一些改动去连贯这些歌曲中的主题,例如以相近的环境声去营造脉络,将自己的世界放进去。不同于看电影,创作者能够从视觉去表现画面,在音乐中需要一些‘cue’引导听者走下去。”简单例子就是若在晴天听见雨声,你也会不禁擡头望天。
歌曲( song ),又或说“单曲( single ),近年已成为乐迷聆听音乐的主要方式,过去“一年一只碟”的唱片业生态,也有步向“一年几首歌”的趋势。 Olivier 这次演出会把整张专辑( album )顺序表演一次,那“专辑”这个形式对 Olivier 有何意义呢?“我认为刚才提到的 Raymond Carver 小说集是一个不错的例子:那本书明明是不同短篇故事的集合,但我曾经试过从中间插入去阅读某几个我特别喜爱的故事,却多少有点变味了,与我由头看到尾所得到的感受并不一样。因为当 Raymond Carver 和编辑 Gordon Lish 整合这些故事,并按其意志排序时,目的就是想读者带著同一个情绪,慢慢经历起伏,最后抵达 Carver 想要表达的讯息。”如果不同作品之间承载相同的情绪和想法,就需要有系统地去整合,“咁样啲嘢会比较重......斋听一首歌,个重量一定唔会够你成只 album 一次过咁听”。可以说 Olivier (及许多其他创作人)为了要尽可能展示每首歌蕴藏的意义,才更加需要以专辑的形式发表。通俗来说就是一枝竹仔会易折弯,几枝竹一扎段折难的道理。
不过,Olivier 回望去年在写作及录制过程也犯了“年少无知”的错,尤其是编曲方面下手太重,在作品中留下一些非必要的痕迹,事后才发现“做多咗”。今次的《 Through The Window I See No Stars 》音乐会其实也是机会去修补这些部分,具体来说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Olivier 从选择教堂做演出场地的原因说起:“我想控制观众进场后的感觉,只要一踏进去就是我的世界,这是一种完全 physical 的操控,灯光场景所见所闻所触摸到的都在我掌握之中 - 其实带点 control freak 的感觉吧 - 但当你进场时我就已经先决定了你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在这个条件下我总算能够更 free flow 地表演。现场编制方面,譬如弘乐方面会来得更柔和一点,而 choir (合唱团)也是我一直很想尝试的,这次希望用人声呈现鬼魂的感觉。我们在脑海中偶尔会响起一些别人在过去说过的话语,其实也是 choir 的一种,每个声音都有其意义,而我想知道这些声音集合在一起时究竟会构成怎样的画面。”
对话至此,我们似乎对《 Through The Window I See No Stars 》这场演出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想像。但我还是有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为什么等了一年才为《 A Ghost 》举行音乐会呢?
Olivier 先是尴尬一笑,然后解释道他自己也需要时间去消化这张专辑,正如我们不会刚拍拖就举行婚礼一样(虽然不是没有那样的例子),他也需时理清自己对完成后的《 A Ghost 》的感情和态度,而不是旁人说“好好听呀”就要办演出。“对自己作品的的态度是如何,这我认为是会改变的,一年对我来说是一个颇好的时间。”无论是本地抑或国际的独立音乐单位,在发表新作品(尤其是专辑)的流程大都是以“出碟日 = launch party”的公式去进行,Olivier 反问“系咪可以唔同呢?”。对于一年这个时间线,Olivier 尚有另一个看法。
“今年大部分演出都以《 A Ghost 》中的曲目为主,而我认为表演完这场(音乐会)后就是 time to move on。如我之前所说,专辑中的歌其实反映了一个阶段的时光,最近我也在思疑自己到底还能否进入当时的状态呢?我毕竟不是一个专业的 entertainer - 不能够随心所欲地进入特定的情绪状态,呈现那首歌刻下的所思所想。尤其是当我因为准备这场演出而反复练习时,更加意识到某些内在的东西正在逐渐‘烧’,就算之后我能够催迫自己进入那些曾经的状态,也只会是为了观众而做的反应。我感到是时候进入下一个阶段了,希望这个音乐会能够成为一个 end chapter ,好好呈现了这张专辑后我就会放下。”
访问最终以南洋派对 NYPD 的主音阿Jon乱入 Mosses 告终,接下来一小时的话题飘移至 Vincent Gallo 和 Johnny Depp 的分野、 BADBADNOTGOOD 负责的《 LateNightTales 》合辑、鼠尾草烟丝和芭蕾舞团等等,则恐怕是太离题了。
THROUGH THE WINDOW I SEE NO STAR
2018年12月12日 晚上七时至九时
尖沙咀弥敦道138号 圣安德烈堂
门票资讯 : www.ticketflap.com/olivierc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