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地音乐》第八集 - Thud 在朦胧音墙中解梦
《硬地音乐》第八集的主角是 dream-pop 乐队 Thud。以梦幻朦胧音色见称的他们在国外亦有不少乐迷,歌唱部分稀释于层层结他音墙中,与上一集《硬地》棱角分明的 Instinct of Sight 形成强烈对白。早前乐队借前往日本朝圣 My Bloody Valentine 的机会顺道于当地进行演出,节目摄制团队也跟随出国拍下不少现场片段,另外也邀得几位为本地独立音乐单位制作 mv 的导演,与观众分享创作经验和心得。
每个乐迷心中都起码有一个非现场看一次现场不可的心爱乐队,但香港的非主流音乐市场始终是非主流,当阁下的心爱乐队在国外算是一线天团的时候,其实也代表他们的演出费和制作费同样会是一线天价,香港的搞手就算收到报价往往也是有心无力,很多时候都只能跟你说句“哪有钱?”。也因此在这个特价机票满天飞的年代,往邻近国家睇show已经不算新鲜事,不过像本地乐队 Thud 藉著睇show之名在日本出show的故事还是比较少见。
今集《硬地音乐》的摄制团队冲出香港,跟随 Thud 到东京。节目开头颇有旅游节目的趣味,尤其是当团员谈到当地居酒屋的刺身的时候,雀跃之情不下于提起心爱乐队。作为本地新生代的 dream-pop 代表单位, Thud 早于 2014 年签约本地音乐搞手 Songs For Children 旗下,得到不少和国外乐队共演的机会,亦曾受邀出席上海的 shoegaze 音乐节。乐队今次造访日本就得到在当地一连两场的演出机会,主音 Kim 表示到外地演出最高兴是能够遇到喜欢 Thud 音乐的人,而且能够和更多不同乐队的成员交流。
节目场境随后回到香港,在 Thud 的练习房进行拍摄,好奇的主持人很快就为大家提问:究竟 shoegaze 是一种什么类型的音乐呢?很少机会能够在电视萤光幕上看到乐队解构 shoegaze 音乐的过程,而本集其中一个重点就是 Thud 各位成员分享他们对这曲风的看法,譬如以元组级 shoegaze 乐队 My Bloody Valentine 于 2013 年发表的歌曲〈 Only Tomorrow 〉去展示他们理想中的声音。两位结他手 Andy 和 Sky 更现场示范我们时常听见的“ reverb ”、“ fuzz ”和“ delay ”等行内字眼究竟在实际操作下会有什么效果。对这类音乐好奇的观众绝对不能错过。
本集“硬地”亦分别采访了为 Serrini 和 The Sulis Club 等独立音乐单位拍摄 mv 的导演和团队,由他们分享背后的美学和想法。当被问到音乐与影像的相互影响时,编导 Joseph 认为音乐是比较不具象的,但情绪很强烈,加上歌词大都比较诗意,演译空间比较大。根据影像创作者的意念和表现的习惯,音乐能以不同程度启发他,特别是在影像的节奏、质感和情绪上,较易与音乐产生连结。
他亦进一步补充是次拍摄的感受:“三组音乐人/导演组合,共有六个拍 mv 的原因;也对音乐和影像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大的感受是:这些独立音乐人造的音乐其实是很 sophisticated 的,无论技术上、艺术上,甚至作为一个商业作品,他们的音乐也是非常成熟的,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只是香港市场比较狭隘,他们较难得到 commercial success )。与此同时,为他们制作 mv 的影像艺术家,虽然预算非常有限,但仍能拍出能与音乐相称的水准。可见香港年轻一代人才辈出。欠的只是空间和机会。”
正如Joseph所言,为 Thud 执导并制作了最近两个 mv 的 Neo Yeung 就因为各种条件限制而发展出一套更有 DIY 味道的见解:既然是没有经费的独立制作,那不如把喜欢的元素全部打碎,再以后制手法结合在一起 - 颇有本地著名文化产物“爆浆濑尿牛丸”背后的创意精神。
想看更多,留意周日( 18 日)晚上 11 时,RTHK 香港电台电视 31《硬地音乐》第二辑的第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