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西班牙Primavera Sound 音乐总监:最闷是拣谁来压轴

撰文: 阮雁敏
出版:更新:

这几年在音乐圈,应该没有什么事情在社交媒体的舆论留言比大型音乐节公布每年音乐阵容时更容易猜测了。

音乐节的阵容每况愈下,(贴出音乐节10年甚至20年前的阵容海报)……(下略500字)
这不是一个摇滚音乐节吗?这些压轴时段的主流名字是开玩笑吗?
摇滚已死
现在的音乐节都变调了…
这些只是为了吸引一群“死靓仔”去
不用了,谢谢!
这样的阵容,还敢把门票卖那么贵?
这个音乐节曾经很厉害,现在只是一个丢人现眼的笑话
我从XXXX年就开始参加/我已经连续参加XX年了,但看到今年这些阵容,‘真系无兴趣啰’!

相信一众乐迷对于上述的评语和论述一点都不陌生。起码你可以在大部分大型北美音乐节的留言找到大量类似的留言。但这几年,来自西班牙的Primavera Sound 好像打了防疫针,在充斥负面情绪的社交媒体,每每得到大部分乐迷的一致认同。今年当Coachella释出音乐阵容时,甚至有不少评论指出来自西班牙的Primavera Sound 和Mad Cool 音乐节,让这些北美的音乐节巨头相形见绌。

音乐节固然是一个尽量把不同音乐人和音乐风格共冶一炉,让观众去发掘探索、寻找惊喜的嘉年华。但每个音乐节其实都有本身的气质和定位,(虽然近年被诟病所有音乐节的阵容和体验变得越来越相似)以下我们独家找来西班牙Primavera Sound 音乐节的音乐策划人 Abel Gonzalez 和我们聊一下这个被全球观众赞誉有加的品牌如何在混战年代保持自己的优势,还有他在策划每年音乐阵容时背后的思考和逻辑。

西班牙Primavera Sound 音乐总监Abel González。(图片来源:tiumag.com)

请讲讲Primavera Sound这音乐节的源起吧。

90年代的巴塞隆拿的音乐场景开始发展,愈见有规模,那时候圈子里大家都彼此认识,也大概知道其他人都在做什么。Primavera的始创人和我一样,都很喜欢独立音乐和地下音乐。他们的理念和我自己蛮接近的,彼此都感到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不太能代表自己,而我们迫切需要一些更“我们”的东西。

你曾经是一名记者也组过乐团,你是怎么加入这个行业的?

我从来都没感到自己“加入了”这个行业,即便是现在。但热情确实一直都在。当你开始发现自己大部份时间都花在和音乐相关的事情上,就会常常暗忖:“天啊,我又把所有的精力和金钱都用在音乐上了!”很自然地就会计算如何把它变得物有所值。

Primavera 2018 的阵容一如以往,在美学多元、商业考量和具有前瞻性上取得非常好的平衡,在策划音乐内容和邀请艺人的时候,有什么元素你会考虑?

我们真的没有什么所谓特定的“配方”。Primavera 的音乐阵容就跟我们自己的音乐品味一样,它必须是多元的,但同时间不是一个媚俗的大杂烩 —— 我很难用三言两语跟大家解释音乐策展背后的思考和逻辑,或许对于我们来说,主要的灵感是来自“现代”音乐的历史,它过去的发展一直延伸到可能的未来。同时我相信,任何资深的乐迷都可以意会我们的音乐阵容而不需多做解释。主要还是做好本份,勿忘初心,得先让自己觉得兴奋!

Arcade Fire 于 Primavera Sound 2014的演出。(摄影:Eric Pàmies)

今年策划音乐阵容时,最困难的是什么?

一如以往,音乐节的Headliner(头牌压轴音乐单位)通常比较让人头痛,但说实话,这是我最不感兴趣的部份。我当然喜欢大部份headliners 的音乐,但那是整个音乐策展里最没有新鲜感,最不特别的地方。一个有钱的机器人就可以邀请到这些headliners了。

今年的音乐阵容里,推荐几个你非常期待的音乐单位吧。

这只代表我个人的立场,你问其他人必定有完全不一样的推荐。今年我一定不会错过的表演有:Sparks、Art Ensemble of Chicago 、Vince Staples 、Oumou Sangaré、Oblivians、Lorde和   Sumac。

值得大家注意的新人:Zeal & Ardor 或   Nick Hakim。

另外我也很期待再次看到Nick Cave 、Breeders  和 Ty Seagall 的表演。因为他们最新的专辑都是巅峰之作。

Primaversa Sound 2018 演出阵容。

你们通常什么时候开始准备下一年的音乐阵容,整个音乐策展和邀约的周期是怎么样的?

其实完成今年的阵容不久我们就开始准备来年的工作了。说实话这没有特定的时间线,有些音乐单位的邀约可以持续花上几年时间,有些只要两分钟就可以敲定了。但大部份音乐单位介乎两者之间。

你自己如何看待现在的音乐节工业(例如音乐节越来越多,但内容越来越类似)?另外在在西班牙的另一个新兴的音乐节Mad Cool,它们今年因为强劲的headliners,在乐迷间引起不少讨论。

不同的音乐节有它们存在的不同原因和意义,这我全部都可以接受,也觉得没问题,只是个人来说大部份我都不喜欢而已。

传统来说,音乐节主要还是以结他摇滚音乐为中心的,但是近年因为音乐潮流的发展,例如Hip-hop 和 urban 的兴起,很多音乐节似乎在保留音乐节的摇滚传统和赶上音乐潮流趋势之间进退失据,你们有这方面的挣扎吗?

说实话,我们确实也有这方面的挣扎,但那是正面的挑战。这正正是我们工作的一部份,迫使你去发掘新的声音,保持新鲜感。相较其他音乐节,Primavera音乐节会比较容易一点,毕竟我们一直都很注重音乐阵容的多元性,我们喜欢传统经典的音乐,对任何新的潮流也不排斥。我们尽量去观察和发觉,然后去芜存菁,就像那些无脊椎生物什么也吸收,然后排出无营养的东西。起码这是我们努力达到的目标。

音乐节旅游越来越受欢迎,我可以想像Primavera 是许多乐迷想要朝圣的音乐节之一。相较音乐节早年的观众,近年旅客的比例肯定增加不少吧?

Primavera音乐节第一年在一家至可以容纳400人的俱乐部举行,当时观众里应该没有任何游客吧。而今年,我们预计将迎接来自全球126个不同国家的乐迷 ——是126个不同的国家!我们甚至有两位来自南桑威奇群岛的观众,这个岛半年前才开始有人居住欸!我会尝试在现场找出这两位乐迷,并请他们喝啤酒!

图片来源:mointheworld.com

那你觉得Primavera 的观众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个活动?

我们的观众非常多元,来自不同的国家,由20岁到50岁都有,音乐品味广阔的喜欢不同的音乐。我相信他们来我们的音乐节是因为其中的音乐内容,希望借此欣赏不同的音乐人。这些观众每年都带给我们不同的惊喜,无论是压轴的音乐人还是实验性的表演单位,他们都给予非常棒的反应。

你觉得怎么样才称得上是一个“成功”的音乐节,如今Primavera 已经成为一个举世知名的传奇音乐节了,你衡量“成功”的标准,会跟草创时期不一样吗?

我认为衡量一个音乐节成功与否,绝对不只是售票情况或商业成果。如果这是唯一的标准,音乐节开始前大家就可以评价这一年成功与否了。对于我来说,一个成功的音乐节是在结束以后,每一位观众都看到他们最想看的音乐表演了;同时发现一些惊喜;找到一些改变既有想像的演出——如果大家可以把这些体验都带回家。当这些都满足了,连演出艺人都玩得开心(事实上每年我们都获得他们满满的爱呢!),那么我会觉得一切的努力都值得了。我相信,我们唯一的任务是让来音乐节的观众和表演者都开心和满足。

一路走来这么多年了,会闷吗?你是如何保持对这个行业/工作的热情和新鲜感?

音乐一直在演化蜕变,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新的东西让你去发掘。音乐行业的规范和操作可以燃烧一个从业员的热情,但这不是音乐本身的问题。还有,我认为所谓的“新鲜感”是有点过誉了。某程度上“新鲜感”和“计划策展”是相对的两个概念,大家追求的所谓“新鲜感”很大程度是公关宣传的伎俩而已。

撇除可行性,你梦想的音乐阵容是怎么样的?

如果是梦想的话,应该包括一堆已经逝去的人吧,一定会包括The Beatles、 John Coltrane、 Jimi Hendrix 、 T Rex、Johnny Cash、Hüsker DÜ、Minutemen 还有 Arthur Russell;

另外我希望Nina Simone、Jacques Brel、Robert Johnson  还有Erik Satie在Aditorium 室内场馆表演;

GG Allin 和Charlie Parker 会在我们其中一个户外派对的场地Apolo表演。

最后会以Fania All-Stars压轴表演,Héctor LavoeCelia Cruz会加入一起合唱,并且免费开放给整个城市的居民欣赏演出。

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这么多年来,你收过表演艺人最古怪/最过份的要求吗?

曾经有一个艺人要求我们运一部真的角子老虎机去他的更衣室里,然后他的巡演经理,把整个角子老虎机装满硬币让这个音乐单位玩。当然我不会透露是谁,你们猜吧!

现在做一个音乐节是真难啊,以香港为例,如果有音乐节真的请到大家期盼已久的Radiohead,总会有人出来说“其实他们根本就是一支超级过誉的乐团,现场闷死人了”;同样是许多乐迷都说很想看的Arctic Monkey ,大家可能会指出“从来都没喜欢过他们啊…完全不知道他们的魅力在哪里”;如果是The Strokes,可能是“他们只有第一张专辑比较可以吧…”。如果有比较新潮的乐团可能会被埋怨都是不认识的名字;请来经典的传奇又可能被嫌弃过时;没有很多本地乐团会被一群人诟病不支持本土音乐;太多本土乐团又被另一群指责门票价值低……

其实访问Primavera Sound这位主要音乐策展人的时候,我还问了他很多关于音乐节行业的问题,诸如他对北美其他音乐节阵容被观众批评的感想;他对传统上比较摇滚的音乐节也要顺应潮流加入许多Hip-hop,流行音乐阵容的看法;他对同样来自西班牙新兴的Mad Cool 音乐节有没有什么评价等等,但他都通通没有正面回应,或许这些外面的风风雨雨对他一点都不重要,反正众口难调,如他自己所说,做这个音乐节“这其中没有什么配方,主要还是做好本份,勿忘初心,得先让自己觉得兴奋!”就是那么纯粹而已。

---------------------------------------------------------------------------------------------------------------------------

【幕内耳目】:All Area Access

阮雁敏:全职窥探好奇, 误打误撞。Both sides of the table,游走Backstage,半个Insider。

---------------------------------------------------------------------------------------------------------------------------

访问/文字:阮雁敏

编辑:Kapellme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