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冷酷、寡言、不多话?我理解错了的Jabin Law

撰文: 扭耳仔
出版:更新:

文:Rocky's friend

和Jabin Law的对话确实一如以往,无论以友人身份,抑或采访者的角度出发,被问的他依然一副寡言、冷冰冰的表情。旁人倘若与他不熟,很容易被他冷酷的外表给吓到。事实上,他外表属温文儒雅的类型。总是穿著白裇衫搭配一条净色牛仔裤,上衣必然摄进裤头,露出皮带。这样陈述,你会感受到一种老派浪漫的氛围包裹著Jabin Law这个人。

明明未到三十的年纪,却会感叹道“MSN是个多好的通讯工具,可以传数gb档案,又能玩游戏。”明明世界发明了流动网络和智能手机,香港更是当中的先行者,却一脸理所当然的表情告诉我们,“啊,我(电话)无得上网”,并强调近年已多用了whatsapp。我想是这样的old soul人格,促使他廿来岁便开始玩老了调的民谣音乐。毕竟不是每个人都爱听Bob Dylan,也不是每个爱Bob Dylan的人,都能玩出对味儿的音乐。

出过两张个人专辑,相隔年多,中间作“每月一曲,听者付费”的小计划,今年终在四月发行新专辑《But Tonight, The Boulevard Is Mine》,同时在教会空间Kuc Space作发布演出。建基于友谊,以及对香港少见的民谣音乐人的尊敬,我和他在四月1日愚人节,于翠X茶餐厅做了一个简短访问。事关专业不是新闻,采访他时让我首次明白与人对话原来是有难度。

即便如此,我亦尝试和Jabin谈了一些新碟的创作方向、一些歌词象征性的问题,也少不免问问动向。节录如下:

新碟音乐上取向与以往不同,以往Jabin Law这名字一直在做一种很本真的民谣,而新碟感觉不同,如〈No Christmas in Aleppo〉感觉好像Elliott Smith。转变从何而来?

其实是一种反朴归真。我并不是一开始就听Bob Dylan那种folk,小时候听很多90年代的grunge、alternative rock,近年听很多Smashing Pumpkins以及认识到Blind Melon这乐队,他们老土又有种油渍味。至于Elliott Smith,我没听很多,但他的声音很自然留在脑海,虽有folk的成份,但不会联想到Bob Dylan一类的民谣,而是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音乐。这对我的音乐也很有影响。

我常觉得〈No Christmas in Aleppo〉有种街头味,像90年代窝在车房听歌的人的创作。但有些歌又不一样,例如〈Buying, Being Sold〉,听起来很有Radiohead的感觉,dark的感觉,跟《Days and Nights》,《The Suns》的氛围有点分别。

新碟里头,很多声音我也想过如何设计,〈No Christmas in Aleppo〉最初做出来很hi-fi,木结他归木结他,人声归人声,所有声轨都好分明。但做好后,又觉得不太对,不太是我想要传递的感觉。我想营造一种疏离的听后感。特别是这首歌,声音上不知你觉得与否,就像听大气电台时,有种仿如保鲜纸包住的焗促。我想带出这种感觉。

〈Buying, Being Sold〉会令我想起Radiohead是因为他们的一首歌〈We Suck Young Blood〉,氛围很像。这年内你和Jonathan Yang合作多,他也很受Radiohead影响,所以我会猜想你是受他影响写了些歌。

他思考音乐的方式和我颇不一样,思考音乐的媒介比我阔很多,没有“究竟加个电beat好不好呢”这种问题。有次制作歌曲,我们参考了坂本龙一某首歌,歌中有个用手碰一碰jet线,似电流般吱吱作响的音色,录了直接做取样。但我不擅长取样,亦不会做取样。这张专辑虽然有许多新元素,但最后审视每个部分都很原始,不是取样出来。这是我俩很不同的方向。

如果从文本角度出发,歌词会见到这张专辑的社会性,比以往强很多。从碟名,首曲,到终曲,都有政治隐喻在里面。你怎样看?

我同意的,这张专辑很多歌更literal。前作较具哲学性、形而上,上张专辑很多歌都意味不明,纯粹是纪录。这张的意识比较强,多了思考歌曲的构造和歌词。虽然如此,即使有些歌明显谈论战争,最后立意都是比较情绪性,不是批判社会,是很个人地去看事件。我脑里常有个画面是一个胖子,坐在电视机前,喝著健怡可乐看新闻。

这个说法也蛮有趣。每首歌会不会有甚么寓意?或不同的东西想表达?例如〈My Demon Friend〉是谈论西藏的?

不是的,只不过这字词刚好源自达赖,没直接关系。你要这样诠释也没问题,但我想表达的都是很个人的:要懂得和自己不好的东西相处,你不能拒绝它的存在,不喜欢这件东西是你身体/思想一部分,you have to live with it。

〈Turmoil Blues〉电影感很强,我和别人讨论时都形容像看西部片、公路电影,听起来蛮特别,有blues味也带点90年代grunge、garage rock的感觉,但兼具acoustic元素,对比的效果很有趣。你自己有甚么体会?

这是我比较少数有敲击部份的歌。由于我不太擅长做电子音乐,当时我选了非洲鼓的取样来做,但打法像disco音乐。这种做法也常见,例如Radiohead的〈Everything In Its Right Place〉,也是我的一个新尝试。

几首歌当中,要选一首主题曲的话应该是〈Forest Of Remains〉。我边听边留意两首歌,一首是〈Forest Of Remains〉、一首是〈Jessica Once Was Searching〉,事实上这两首是同一首歌。以下可能是题外话,但〈Jessica Once Was Searching〉是谁唱的?

其实是我把声。

我有个习惯:拿cassette player录demo,想到甚么,按个掣就录起来。不记得这首歌何时录下,猜是两、三年前吧。录完完全忘了,某天好奇地听回cassette player,听到它却是女高音一样的嗓音。原来cassette player正以两倍速度播放,所以那把声是我来的。

歌名的Jessica是我很喜欢的唱作人Jessica Pratt,她的声线和那把变速女声一模一样,我不知道为何这样的事会发生,总之歌曲最后成为〈Jessica Once Was Searching〉。歌词本是随意堆砌的字眼,因为录的时候只是demo,没想过发布。跟〈Forest of Remains〉的对比也挺有趣。虽是同一首歌但〈Jessica Once Was Searching〉的版本比较疏离、诡谲,像看鬼片,然而〈Forest of Remains〉却是全张专辑最温暖的一首歌。

碟名也很重要,我觉得有某些寓意在其中。为何会从〈Forest of Remains〉中抽了“But Tonight, The Boulevard Is Mine”这句歌词?尤其在香港,这种日子,2014年之后,用这样一句歌词,似乎具有很大的政治意味,当然可能是我过份揣读了。但会否真的有关?

老实答,是不知道的。我不知道,我写歌词有个习惯,我不思考,不知道自己在写甚么。(算是无意识写作吗?)其实是,别人画抽象画也可能是同一种意识,把当下想到,或想不到的东西呈现在作品中。至于歌词为何成了专辑名,我觉得这句话像全张专辑的转捩点,turn around的感觉。形象化的说法是你一路走,一路走到了不知名、又愈来愈暗的地方,而这句话却是你掉头望一望,这样的一个比喻。

能谈一谈专辑封面吗 ?

是法国画家Paul Cézanne的作品,他专画印象派或风景,画画的人都会认识。之前一直想封面弄甚么,上网一直找不同的灵感。起初想弄微生物、细菌影象,但找不对。后来浏览公有的(public domain)画作,一看这幅就觉得是我想要的东西。跟专辑相像的是,只看画你不会觉得有甚么意思,不会觉得它在表达政治不满或甚么,只是把一个当下的感觉以画画方式捕捉,和我的音乐想让人观赏到的方式颇相似。

你会如何形容自己的音乐?试套用这幅画来表述?

想不到如何说,这幅画很具体就是有树、有阳光照射。但我没甚么可以形容到的字眼。我一向的风格也是不知如何说起。可以有一个情绪,又可以是其他。像这幅画,它是个still image,但看起来你会感到所有东西都在移动。这张专辑也有很多movement,虽然它不像Pink Floyd那种故事性强的概念专辑,但它有一个flow,从首曲到终曲,会感觉它在“郁”、有变化。我最想做出来的效果是,你听完犹如走了一段路,而沿路有不同风景。

年纪对你有否很大影响?抑或完全不想?

年纪对于做音乐来说影响一定有。40岁和20岁的所思所想一定很不同,我想的东西当然改变很多,但很多核心的都没变。譬如说做音乐,我仍是个偏激、执著的人,就是一直想用自己方法做。由2012年开始到现在也是一样,想完全控制一切。偶尔会感到自己长大了,会有“哗,时间过得真快”的情绪,很肤浅,但深刻。

做完这张碟会有甚么打算?继续写歌做下张专辑?

做完这张专辑后,我会想“不如不再做了”,不再做solo的Jabin law。因为这张碟已差不多做完我想做的东西。要我以这个方式重复,我也不想,但还未想到之后想做甚么。这是我想解决的一个瓶颈。我会想很多无谓东西,究竟我想做到甚么程度?做完这张碟有甚么意思?是要很多人听、上音乐节、上抢耳音乐节、去港铁演出,还是怎样?这些事情重要吗?我会一直想,所以我也不知道之后会做甚么,不太知道再可做甚么,但这可能只是当下状态,可能过了一个月,弄完这张专辑,我又会继续做,也说不定。

以上,大概是我所能最真实呈现Jabin的一些对话。文章开首我形容Jabin冷酷、寡言,后来细想一番,可能是我理解错了。他其实是话多的那种人,只不过语言不是中文、不是英文,而是音乐。若果读完这篇文后,你很想跟这样的一个音乐人对话。就买一张他的专辑,看一场他的演出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