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失聪】关于怀旧: shoegaze 就是我的 golden oldies ?
今个星期一晚在旺角麦花臣场馆看英国shoegaze老大哥乐队Ride的专场演出,这场音乐会的情景迄今仍在我脑海里徘徊不散。诚然,我看得相当感动又激动。
我是Ride在1990年秋天出版首张专辑《Nowhere》时已开始追随他们的乐迷,当年对来自英国独立名厂Creation旗下的乐队都份外有好感,不久之后亦购来美国唱片公司出版结集其首两张EP的《Smile》合辑。所以昨晚当我听到他们现场玩出〈Seagull〉、〈Dreams Burn Down〉、〈Like a Daydream〉、〈Vapour Trail〉、〈Drive Blind〉、〈Chelsea Girl〉等曲目时,那忽然想到——这些歌曲都已陪伴了我有28个年头。乏善可陈的用语,就是“回忆返哂嚟”、“听得我好青春”。
28年,并不算是短的日子。从1990年到2018年,无论是Ride抑或我(他们算是比我只年长两三年的同辈),都已由昔日的少年而一同早已变成大叔;28年,人生犹如发了一场梦,笑一笑已苍老。
上世纪90年代,对于我来说仍算是一个较近代、较年青鲜活的年代,尤其是之于音乐文化层面上而言。正如现今的独立音乐爱好者所热衷的shoegaze呀、post-rock呀、post-hardcore呀,都是衍生于90年代的独立音乐流派。但当我们屈指一算,那些90年代初叶的音乐,其实却真的已有相当的年份。
不久之前,我看到一位90后年轻朋友用“90年代的复古效果”来形容某个音乐录像的视觉制作,当时我提出:90年代有几古老呀?(后来也许是她为免伤害我这位大叔的感情而删去了“复古”二字)
可是,现在说起90年代(90年代横跨十个年头、前后期其实已很不同),那又真可以很古老。
比如有我有过半个90年代,都要“陀call机”(传呼机),经历过由数字机到中文文字机的型号;我第一部手机是“天地线”(黎明拍广告那款),只能打出不能打入,需配合传呼机一起使用,而且还要在指定网络范围内才可接收到;那些年,我们都要用modem上网,由28k用到56k,但当时每次听到modem的拨发讯号声都很有能够接通国际网络的划时代超越感。如今说起这些当年的科技,都好像要你回到石器时代般。
而当Ride的首张专辑《Nowhere》叫我听得惊为天人的那个年头,我仍是要亲手交稿(偶有借用公司的传真机发稿)、尚在用数字机call机、返紧第一份工、仍不知互联网为何物的少年;当时我只会以活像The Jesus And Mary Chain和My Bloody Valentine般的英式噪音摇滚声音,加上60年代迷幻摇滚复兴风格来形容Ride的作品,shoegaze一字尚未出现在我的字典上。
然而当我现在听到Ride玩出他们在28年前的歌曲时,那又可有甚么“怀旧”的感觉吗?那当真的没有。
甚么是怀旧的音乐?大约在70年代尾或80年代初,仍是小朋友的我得以认知到何谓golden oldies,那就是在电视台所看到的综合性节目或大型综艺节目里,由上了年纪(其实只是中年)的演员/歌星/名人演唱出的50、60年代欧西流行老歌,电台与电视台也有golden oldies的音乐节目,让主持和嘉宾畅谈兼怀缅他们年轻青葱时代听音乐的美好时光;然后随著时间巨轮的前进,怀旧的名单上也加入了70年代作品的份儿。当我在80年代真正懂得听英文歌的时候,又会从唱片店的特价栏购来一些golden oldies合辑,好认识一下欧西流行音乐的根源,而且在家播这些怀旧流行金曲唱片,我阿爸阿妈一定会畀个赞我。
从前我们在80年代所指的golden oldies怀旧金曲,平均来说,就是20多年前的作品。但是当你现在去网络搜寻"golden oldies"这个字眼时,得出的结果仍是只那些属于50、60、70年代流行金曲,定义早已被约定俗成。
那么现在去说Ride在28年前的shoegaze歌曲,那已够资格叫oldies了吧。
所谓的golden oldies,是有著乐迷的good old days回忆的意义;而90年代初的独立音乐,那一定是我的good old days。但无论是那时shoegaze抑或grunge rock,如今当我重温时,却没有甚么golden oldies的怀旧感觉。
就正如,大家从不会以“怀旧”的角度,去欣赏The Velvet Underground、Pink Floyd、David Bowie、Kraftwerk、Joy Division的歌曲,因为这些他们的作品,早已超越了特定的音乐时空。
没错,对我最影响深远的乐队/乐手,都是来自60、70、80年代的名字,他们的音乐我可以听足一世。但是,说来我并不是一个怎样怀旧/怀缅过去的人;然而是我却会以今天的思维去重新理解与体验昔日的音乐,而不是只让记忆停留在旧日的框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