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今日】David Bowie“柏林三部曲”核心专辑《Heroes》面世

撰文: 袁智聪
出版:更新:

40年前的今天——1977年10月14日,已故英伦摇滚变色龙David Bowie的传奇性专辑《Heroes》(官方写法是《''Heroes''》)面世,当年唱片公司RCA的宣传标题是:"There's Old Wave. There's New Wave. And there's David Bowie ..."。《Heroes》也是继同年1月间发表的《Low》之后,Bowie所出版第二张1977年专辑,彼此相隔了九个月。而两张作品构成是Bowie的“柏林年代”或“柏林三部曲”的第一、二章。

"There's Old Wave. There's New Wave. And there's David Bowie ..."是当年唱片公司的《Heroes》宣传标题

作为《Low》的延续,《Heroes》同样是Bowie移居德国柏林之后,他伙拍英国前卫音乐人/电子乐手Brian Eno合作、跟美国制作人Tony Visconti联袂监制的唱片,仍是见证到他吸纳著师承自Kraftwerk、Neu!、Harmonia等德国krautrock及电子音乐的薰陶与实验性而来,甚至这两张专辑的黑胶唱片都是采取第一面为艺术摇滚歌曲、第二面是以深邃ambient氛围乐章为主的编排,在乐迷心目中《Low》和《Heroes》俨如Bowie的姊妹专辑。

然而《Heroes》得以公认为Bowie“柏林三部曲”的核心作品,因为这是其三部曲专辑当中唯一全盘在“柏林制造”——《Heroes》是全然在西柏林邻近柏林围墙的Hansa Tonstudio(当时他们唤作Hansa by the Wall)灌录而成,甚至差不多所有歌曲/乐曲,都是在这个录音室创作出来(只有〈Sons of the Silent Age〉是事前已写好)。另一重点,是Brian Eno引进了英国前卫摇滚先锋名团King Crimson结他手Robert Fripp参与(二人曾以Fripp & Eno名义合作了两张先后在1973及75年出版的ambient专辑《No Pussyfooting》和《Evening Star》),就是Eno的一个电话而令到之前身处美国纽约市的Fripp飞来柏林,《Heroes》那团火才正式燃点起来。

在Hansa Tonstudio灌录《Heroes》的Robert Fripp、David Bowie和Brian Eno。

《Heroes》的德国色彩,那不独是Bowie汲取自冷战时代的氛围。如主题曲〈Heroes〉是取材自Neu!来自《Neu! '75》专辑的一曲〈Hero〉,歌曲描写一对为自由而越过围墙由东柏林逃亡到西柏林但最终丧生终子弹下的恋人故事,是Bowie看到Tony Visconti跟其女友站在柏林围墙附近而写成(这首Bowie的神曲更有灌录成德文版〈Helden〉及法文版〈Héros〉);电气摇滚曲目〈V-2 Schneider〉,是Bowie向电子音乐教父乐团Kraftwerk及其成员Florian Schneider致敬。

专辑第一面的电气艺术摇滚歌曲,从先声夺人的开场曲〈Beauty and the Beast〉到〈Heroes〉,抑或带有未来主义的〈Sons of the Silent Age〉和〈Blackout〉,都犹如先知般开启了通往80年代初叶新浪潮摇滚及电子流行乐的后现代音乐门户。

而第二面由〈V-2 Schneider〉揭开序幕,而重点是三首ambient电气乐章:冷酷氛围的〈Sense of Doubt〉、由Bowie一手日本筝演奏下如梦似幻的〈Moss Garden〉以及Bowie奏出耐人寻味色士风的〈Neuköln〉。

最后首尾呼应地以艺术摇滚歌曲〈The Secret Life of Arabia〉为这段音乐旅程作结。

新一期德文版《Rolling Stone》不但以David Bowie的《Heroes》时期作封面故事,还随刊附送〈Heroes〉/〈Helden〉的7”黑胶细碟。

今年是《Heroes》面世40周年,从英伦电音天团Depeche Mode至香港本土的达明一派,皆重新演绎了〈Heroes〉此曲。其实达明一派的1986年歌曲〈围墙〉,那压根儿是取材自〈Heroes〉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