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反水货兼义派拉面 80后上水拉面店主:愧对呢代后生

撰文: 黄雯娟
出版:更新:

2019年,反修例风波历时超过半年,尚未平息。社会气氛紧张,移民,再次成为茶余饭后话题。娶了一个日本老婆,在上水一条横巷开日式拉面店的黄伟杰,他本可随太太回乡,惟两口子却坚决留守在上水这小区。移民?他连搬去大埔也不想。在街坊眼中,他是上水的勇武派:用粗口X走水货客,挺身为社区猫寻家。这半年来,更派面给食不饱的年轻人。“想作点补偿吧。”黄伟杰淡淡地说一句,却道出了不少香港废中的心声。

上水水货街藏日式拉面店 “不管外面社会环境如何,上水这里都没甚大变化。你看,不是吗?”Kent说罢,扬手指著门外蹲在地下整理行李箱的水货客,“这里是横街,还担心你找不著”。唠叨几句后,又走回厨房继续煮拉面。新康街,附近的街坊都戏称为“水货街”。原因无他,从上水火车站一出,不论是何出口,附近方圆十里从商场地舖尽是药店和水货化妆品散卖场。​Kent的拉面店占地不多,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厨房和下单收银处,上属则为冷气堂食座位。正值午后二时阳光正烈,门外吹起闷热的风,掀起了小店的日式门帘,帘上写著“山下”二字。“拉面店改名山下,一来是因为香港人有狮子山下精神,二来是因为山下是太太娘家的姓。”Kent说罢,拿起火枪将日式叉烧的表面烤香。厨房的灶头上滚著下面的汤,蒸气薰得人汗流浃背。除了间中有熟客经过,Kent 偶尔探头下单寒喧两句,其余时间都得待在烫得让人昏厥的火炉前。

Kent解释:“拉面店改名山下,一来是因为香港人有狮子山下精神,二来是因为山下是太太娘家的姓。”(黄雯娟摄)

从反水货到派拉面 店主 Kent : 想为社区出分力“勇”,是街坊对阿Kent的印象。“以前就听闻过,老板会走出去X班水货客。”一位等待下单的90后“老顾客”如是说。Kent 数年前亦因“勇抗”水货客滋扰而登上报纸,在社区内亦是敢言的代表。生于斯,长于斯。Kent 表示只想为社区出分力,但笑言近年自己“已经收咗火”,“我以前会经常嘈班水货客,但嘈得多都很沮丧,因为问题始终解决不了。”Kent 不仅亲身驱赶堵在店外的水货客、亦曾经试过报警、区内亦发起过反水货游行,但至今每日往来上水的水货客仍络绎不绝。

Kent 数年前亦因“勇抗”水货客滋扰令小店登上报纸,在社区内亦是敢言的代表。(庄坚毅摄)

现实或许让人感到无力,但 Kent 仍未有停步。他在社交网站发帖文,请年轻人食拉面。“毕竟在Facebook见到有年轻人指反修例运动,与家人反目,很是可怜,便想著嚷他们过来吃面,正好我在店内可以陪陪他们。”Kent 苦笑道,大部分过来的年轻人,都不想被请客,“他们想自己付费,送小食甚么的他们还可以,但若请客他们会觉得不好意思,香港人系咁㗎。”自从请食面的帖文一出,不少香港人来面店“惩罚”他,“看得出来很多的都不是街坊,因为见到很多陌生脸孔。”一碗拉面看似微不足道,Kent 指请年轻人食面,只想让他们感到路上不再孤单。“我自己有点愧疚,像是辜负了年轻一代。当我像他们般年轻时还只是在打游戏机,为何我那个年代没有为他们争取,现在可说是想作点补偿吧。”

黄雯娟摄

移民?不了。

移民日本离开香港弹丸之地,可算是不少港人的梦想。Kent 的太太是日本人,本应移居日本是轻而易举,但 Kent 却摇摇头:“我曾搬过去大埔,但只是一年,我就搬回来了。”Kent 指著身的厨房说:“曾经有朋友劝我搬离上水,但始终这裹才是家,毕竟面店和朋友都在上水。”上水似乎有著一种独有的魔力,不足为外人道。

黄雯娟摄

小店坐看 9 年上水变迁 “社区情不变”Kent在上水生活了三十年,对这里最大的感受是眼见所有的店舖都变成了化妆品药店。“这里整条街只剩下3间原本在这里的小店,除了我们拉面店,对面街从肠粉店和旁边的猪肉档,其余都清一式变成水货店。”

​Kent 笑指,在水货店“林立”的山下像社区中心,旁边猪肉档在后巷捡到流浪猫,过来找Kent帮忙找领养; 有的从事社区活动的,把这里当景点,一大伙人常来吃章鱼烧;又有妈妈经常带子女过来,“记得她第一次来是和男朋友,即现在的丈夫来吃章鱼烧,由拍拖到结婚再到第一个、第二个小朋友,都仍会过来吃拉面。”他叹道:“我觉得自己已系历史文物啦,以前啲客叫我哥哥,而家都叫叔叔啦。”在这里成长,在这里生根,无论世事变改,租金如何由4位数升到5位数,他也咬紧牙关过。“三年调整一次租金很正常,但每次加幅太大。9年前月租$8,000到现在月租$50,000,变相为租金打工”,“但也没有办法,毕竟在这里已经多年,舍不得,挣份薪水就算了。”

被问道怕再加租,就要结束多年心血时,他耸耸肩淡淡的说:“想和香港一起守下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