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11间大学校长对反修例风波表态 谁最关心学生安危?

撰文: 黄雯娟
出版:更新:

《逃犯条例》反修订风波余波未了,有示威者更在7月1日冲击并占据立法会。香港11所大学管理层,当中包括10间大学校长,以及1间大学的副校监,他们皆发声明回应事件,各人表态均有不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科大校长史维:对立法会冲击感到担忧及痛心

科大校长史维于7月2日向全校发电邮公开信,指为7月1日立法会发生的事件感到担忧(distressing)和痛心( heartbreaking)。史维指,纵使多方指需要谴责暴力,但观乎过去数星期的事态发展,认为需要承认当日大部分年轻及学生示威者,在清楚知道行为后果后,仍希望诉诸行动。史又认为,社会有必要讨论今次问题的根源,若不断旧调重弹或持续的对立只会令社会更加分化。

▼▼▼▼点击看科大校长史维公开信全文▼▼▼▼ 

Dear members of HKUST:

It is distressing and heartbreaking to see how the incident inside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Complex played out yesterday and this morning. As pointed out by many, violence should be condemned. However, observing how things unfolded over the past few weeks, the situation can’t be interpreted as a sign of temporary or single topic discontent only. We need to acknowledge that the protestors, many of them youngsters and students, would want to commit such acts even though they are fully aware of the consequences. While there are possible actions to be pursued by the legal system as well as judgment being rendered by the society, we should discuss the root cause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we face. But first and now, appropriate steps must be taken swiftly to diffuse the tension.

It is essential that all parties, public or private, adopt an open and approachable attitude in listening to one another by means of direct conversation. It is difficult but this is what has to be done. Repeating identical statements or persistent confrontation will only bring more divide and can’t serve the interest of our home; and Hong Kong will be the ultimate loser.

Anyone caring for the future of Hong Kong should make an effort to forge such a conversation. As a concerned citizen and an educator, I stand ready to join hands with you to achieve this goal.

Yours sincerely,

Wei Shyy

President

香港大学校长张翔:破坏性的行动应予谴责

香港大学校长张翔于7月3日发声明指,对“立法会大楼日前发生的暴力事件,令我深感痛心,破坏性的行动应予谴责”,并“呼吁各方理性而务实地努力解决纷争,莫再诉诸对抗”。

▼▼▼▼港大校长声明全文▼▼▼▼  

立法会大楼日前发生的暴力事件,令我深感痛心,破坏性的行动应予谴责。同时,我也呼吁各方理性而务实地努力解决纷争,莫再诉诸对抗。在香港当前的困境下,我深信不同意见人士可以文明理性地共处;而只要各方能够主动开展积极对话,社会的裂痕始终会得到复和,相信各界都愿意为了更加美好的香港而求同存异。

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对暴力及违法行为表示谴责

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发声明指,见有示威者以武力冲击立法会大楼,并造成严重破坏,对此他感到十分担忧及痛心,“并对这些暴力及违法行为表示谴责”。他又指,大学一贯认同并尊重学生关心社会事务,亦鼓励学生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表达意见,但无论发表意见或采取任何行动时,都必须遵守法律,尊重法治精神,在任何情况下不应该使用暴力。

▼▼▼▼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回应▼▼▼▼ 

“我呼吁社会各方能秉持我们的信念,以和平理性的方法,用诚意及开放态度进行沟通及对话,努力化解当前的矛盾,令社会尽快回复正轨。”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盼各方建设性对话化解矛盾

在7月1日正式履新的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于7月3日向校内师生发电邮指,对冲击事件感到痛心,盼社会各方即使持不同意见,仍能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以冷静、理性及和平的方式建立具建设性的对话,化解矛盾。

▼▼▼▼理大校长电邮全文▼▼▼▼ 

各位同事、各位同学:

对于七月一日立法会大楼的冲击事件,我和你们一样深感痛心。我们一方面十分明白社会上的情绪,另一方面也非常关注同学的安全和福祉。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暴力始终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法治是香港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香港数十年来赖以成功的基石。我们希望本著共同的目标,令香港继续成为一个多元自由、宽容和平的社会,冀盼各方即使持不同意见,仍能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以冷静、理性及和平的方式建立具建设性的对话,以化解当前的矛盾。

校长
滕锦光

恒大校长何顺文:持续的暴力不能化解现时僵局

恒生大学校长何顺文于7月3日向校内同学及职员发公开信,指早前离港数天期间,仍心系香港情况,担心学生安危,希望学生们继续守护香港的核心价值,尊重法治精神。

▼▼▼▼点击看恒大校长何顺文回应▼▼▼▼ 

“一方面担心学生的安危,另一方面为时局忧心忡忡。我不禁问,香港为何变得如此撕裂和躁动不安?”

“年青的同学们,前路纵有挑战,但你们必须珍惜生命,同时保护自身及他人的安全。我希望你们继续守护香港的核心价值,尊重法治精神。”

城大校长郭位:呼吁各界保持克制及理性讨论

香港城市大学郭位于6月14日发出公开信,“呼吁各界保持克制及理性讨论,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如同学有需要,可随时联络学务长郭致伟博士”。

▼▼▼▼城大校长郭位公开信全文▼▼▼▼ 

城大再次呼吁各界保持克制及理性讨论,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如同学有需要,可随时联络学务长郭致伟博士。

城大经常就不同议题向政府提出诉求和意见,期望政府以诚意及开放心胸与各界人士沟通,方能避免烦躁不满的社会情绪持续爆发。

岭大校长郑国汉:放下成见,重建理性沟通桥梁

岭南大学校长郑国汉于7月4日公开回应指,“不能容忍任何暴力行为”,促各方放下成见,重建理性的沟通桥梁,以对话和谈判化解当前的困局。

▼▼▼▼点击看岭大校长郑国汉回应▼▼▼▼ 

对于近日社会上发生的一连串冲突,以及本星期初有示威者冲击立法会大楼的暴力事件,我感到非常忧心。

我理解社会各界对于社会议题持有不同的意见。然而,透过和平、理性和文明的方式表达意见,是我们必须坚守的方向;我们不能容忍任何暴力行为。

我相信,绝大部分市民都乐见一个和谐而稳定的社会。我期盼各方放下成见,重建理性的沟通桥梁,以对话和谈判化解当前的困局,以建设性倡议协助解决深层社会矛盾,一起为香港的未来共同努力。

我衷心希望岭大的学生对于任何社会议题,能坚持独立思考、慎思明辨, 采用和平、理性和文明的方式表达意见,以社会福祉为依归。

教大校长张仁良:持续冲击无助解决困局

香港教育大学校长张仁良于7月4日发公开信指,持续的冲击、对立无助解决困局,对社会撕裂感到痛心。呼吁各界重新开始对话,政府亦应采取主动,用最大的诚意聆听市民的诉求和心声。

▼▼▼▼教大校长回应▼▼▼▼

各位同事、同学︰

近期社会发生的冲击和动荡,对香港带来莫大的震撼。冲突过后,大家是时候冷静下来,沉淀整理,反思香港未来的前路。综合各方意见,我相信大家均认同持续的冲击、暴力和对立无助解决当前困局;我们亦不能回避背后的社会矛盾以及成因。

生于斯,长于斯,对于当前社会出现的撕裂,我实在感到痛心。此时此刻,我呼吁各界平心静气展开对话之门,以理性及彼此尊重方式开展沟通。政府应采取主动,用最大的诚意聆听市民的诉求和心声,以香港长远福祉为依归。作为香港的一分子,一切对香港有利的事情,我们都应该考虑,并尽力去做。

我深盼香港可以重新出发,以接纳代替对立。

校长

张仁良教授

2019年7月4日

树仁大学副校监胡怀中:期望同学作无悔青春的抉择

树仁大学副校监胡怀中于7月5日向学校学生和教职员发出的仝人书,信中指“对于7月1日示威者冲击立法会一事,感到心忧神伤”,“暴力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现阶段若停留于重申立场,诿过指责,于事无补”,“在面对社会及人生的种种挑战时,作出利众利己,无悔青春的抉择”。

▼▼▼▼点击看回应全文▼▼▼▼ 

《胡怀中副校监致树仁仝人书》

各位同学及教职员:

近几周的社会运动,空前浩大,标志著香港人为这片我们热爱的土地,努力发声。 当中参与者有许多年轻人。对于青年勇于表达意见,争取理想与公义,本校一贯欣赏支持。可是,七月一日示威者冲击立法会的场面,确实令我们感到心忧神伤。

我们希望社会各界敞开胸怀,放下成见,柔软身段,以对话沟通寻求出路,走出当下香港的困局。

暴力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现阶段若停留于重申立场,诿过指责,于事无补。我们期望同学活出敦仁博物的树仁精神。在面对社会及人生的种种挑战时,作出利众利己,无悔青春的抉择。

胡怀中
2019年7月5日

中大校长段崇智:成立对话平台促成和解

中大校长段崇智于7月5日向中大学生、同事和校友发出公开信,建议成立一个具建设性及认受性的对话平台,连结政府以及涵盖不同年龄、阶层和政见的社会人士,促成和解。

▼▼▼▼中大校长段崇智回应▼▼▼▼ 

各位同学、同事、校友 :

近日本港社会爆发的矛盾、冲突及其导致的信心危机,著实令人痛心。持续的对峙,只会令当前的社会裂痕扩大至难以修补。

放眼前路,各方必须以开放坦诚的态度,寻找出路,缓和对峙的局面。我建议从速成立一个具建设性及认受性的对话平台,连结政府以及涵盖不同年龄、阶层和政见的社会人士,集思广益,让各界持份者与政府踏出和解的一步。

对话平台有赖各方以最开放、坦诚及和平的态度,放下对抗,认清现况,务实理性地协商,逐步消解社会上的深层次矛盾,让香港走出阴霾。

我深信大学社群都愿意贡献我们的力量,协助重建这个我们所爱的家,为市民,尤其是年轻的一代,重燃希望,迈步向前。

段崇智
2019年7月5日

浸大校长钱大康:从示威者面上看到绝望

浸会大学校长钱大康于7月8日发公开信指,心情“未曾如此沉重”,从示威者面上看到“绝望、肢体冲突和仇恨”,要解决困局,首要找出问题根源,建议成立与青年对话的大平台,由“理性开明、备受青年人信任的非政治人物”,组成与青年对话的促成者,并不宜政府官员、议员,或有鲜明政治立场的人士担任。

▼▼▼▼浸大校长钱大康回应▼▼▼▼ 

与青年人同线连心

我的心情未曾如此沉重。在过去数星期,大批示威者走上街头和平抗议,绝大部分是青年人和父母,我相信很多是他们人生第一次上街。起初我从他们面上看到、失望、恐惧和愤怒,然后我看到绝望、肢体冲突和仇恨。

不论我们政治立场如何,看见我们家园动荡,实在叫人心碎。当前急务,是希望不同政见阵营停止互相责难,示威者冷静下来,从政者打开心扉,大家一同实事求是,寻求纾解香港困局的方案。

要解决香港的困局,第一步是找出问题的根源。过去一段时间,我备受一连串问题困扰。对这些问题,我没有答案。故此我把思绪梳理一下,提出三个基本问题,让大家集思广益,寻找答案。推动社会发展,给予青年人希望,亦是大学无可推卸的责任。

第一问:九七回归之后,全球曾经陷入困难时刻,但当时香港仍让我们感到希望。但踏入 2010 年代,我们开始见到社会上互不信任,青年人感到失落和无望。最近,我们甚至见到肢体冲突和港人之间的仇恨。香港多年来一直都有建制派和泛民之争,但以往无论是在街头或议会,大家都互相尊重,文明理性,提供多元的政治光谱以丰富社会上的辩论。但今天我们社会各走极端,互相敌视。为什么?如何解决?

第二问:我年轻时,相信天道酬勤,只要不断努力拼搏,自然可以过理想的生活、找到不错的工作、在舒适的小天地建立家庭,对社会作出我微小的贡献。但今天的青年,不论他们如何努力拼搏,这些基本渴望似乎都遥不可及。以香港的整体富裕,却有不少市民仍然在贫穷线下挣扎,他们的居住环境,甚至不及第三世界。为什么?如何解决?

第三问:香港的青年,尤其是学生,越来越积极投入各类社会运动。不少人相信有了繁荣稳定,便足以让港人幸福快乐。但我们大批青年日以继夜热血街头,他们甘冒前途尽毁在所不惜,面对牢狱之灾有所不顾。他们的诉求超越经济和物质。社会应该如何回应?

上述问题我们不可回避,必须寻根究底,才可以明白香港困局的根本,从而寻找纾解困局的方案。要解答这些问题,要心连心地与青年对话。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视青年为纾解困局的伙伴,而非困局的源头。我建议成立与青年对话的大平台,深入了解他们为何失望和愤怒,他们有何梦想,他们希望如何贡献香港。

我呼吁由理性开明、备受青年人信任的非政治人物组成与青年对话的促成者。他们不宜由政府官员、各级议员、或有鲜明政治立场的人士担任。他们的工作是与不同频谱的青年人共同促成一连串青年公开论坛。每次论坛都设定明确主题和清晰的讨论议程,并以公开和共容的形式进行。论坛目的是让社会深入了解年轻一代的心声和诉求,然后作出建议,供政策制定者参考。

我希望透过与青年人一连串广泛的深度对话,能够有系统地了解年轻一代的心声和诉求,让社会能够以青年人的视角去审视社会议题,和更准确地掌握青年人的脉搏,以充实青年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内容。让我们停止对抗,使香港平静下来,打开对话,建立互信,谋求共识。

我们曾经从我们父母和老师承传了一个充满希望的香港,我们有责任和青年人共建一个更美好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