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奴】买唔到楼因你唔储钱? 大学生:钱以后揾到青春过咗就冇

撰文: 程思咏
出版:更新:

年轻人买不起楼,全因他们不努力、不愿挨,又经常花在“唔等使”的地方上?对于老一辈的见解,时下年轻人有甚么的看法?买到楼就是“叻仔”,似乎买楼已成为社会上的成功指标,大学生又会以买楼为大目标吗?《开罐Opener》邀请了3位大学生,阿邦、Rebecca和Florrie谈谈他们的“买楼观”,就算居无定所、试过日日杯面生活,又会有着置业梦吗?

↓ ↓ ↓ 点击睇片看大学生点睇做楼如 ↓ ↓ ↓

中了六合彩,你会买楼吗?

买不到楼都是穷惹的祸?但如果你中了六合彩,头奖奖金有800万元,你会选择买楼吗?

面对突如其来的宠大金额,学生都显得有点犹豫,想买楼,但又想先做令自己满足的事。

Year 2的阿邦想做的事情很多,有环游世界、包养𡃁模、出自传等。不怕别人笑他不设实际,阿邦觉得自己开心最重要。“不是每件事要有意义,都要看件事开不开心,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出书,但我可以出自传不是很开心吗?”想法天马行空,但满足。

有800万,阿邦最想做的事是环游世界、包养𡃁模、出自传等,买楼不在计划之内。(庄坚毅摄)

将毕业的Nursing学生Rebecca说,有钱不如多读一个学位,趁年轻看多一点这个世界,可以更确定自己的目标,不一定要将人生意义强加在买楼上,扩阔自己眼界,趁年轻就要做。

相关文章:【楼奴】大学女生与友合租 5年搬4次屋 “难挨,但值得!”

Rebecca认为年轻时应该扩阔眼界,人生目标不止在置业。(庄坚毅摄)

年轻人唔挨得?

上一代的香港,商机多、炒楼情况少,当年置业比较易;现在的香港,向上流动机会少、楼价物价高企,想置业不是单靠挨就挨得出。

与其这样,新一代宁愿把钱花在娱乐上。Rebecca说,老一辈不解年轻人为什么花钱在玩乐上,而不是买楼,因为他们的角度认为买楼才是正事,但90后眼中,既然上车是一个遥不及的目标,倒不如做自己开心的事。

为悭钱试过日日杯面,自己不快乐,无谓坚持。(庄坚毅摄)

年轻人唔储钱?

“有钱紧系会储,咁我冇钱吖嘛。”

物价高,和朋友吃饭平极都要60、70元,偶尔吃好的,就要200多元,有钱个个都想储,但首先你要有钱。

大使吗?阿邦说曾经试过百多元挨一个星期,日日杯面,钱储到了,又如何,最后都放弃杯面悭钱大计,“买楼都是为生活好,但要减少自己生活乐趣而买楼,就有点本末倒置。”

相关文章:【土地大辩论】买楼无望 咁租楼呢? 90后:讲起呢个问题好灰心

大学生大多都会兼职,假期多,很多同学都会出游,Rebecca的父母都稍有微言,但Rebecca认为时代不同,旅行不再是奢侈品,反观买楼才是奢侈消费,

“做不到的时候为什么要逼自己做,要找方法令自己开心。”说年轻人月光?她并不同意,只是大家投资地方不同,其实把钱花在供楼上,户口都剩不了多少钱,亦是另一形式的月光族。

和朋友相处、旅行都变是一种奢侈,这种风气太扭曲。(庄坚毅摄)

买楼=成功?

2016年十大杰出青年之一的黄仰芳,她的上车论一度受到争议。为买楼不谈梦想、不谈娱乐、没有朋友,最后成功置业了,但90后却不觉得有值得参考的地方。

Year 2的Florrie认为价值观集中在上车,甚至失去生活,觉得和朋友相处、旅行是一种奢侈,实在扭曲,每个人对成功都有不同标准,不应著眼在置业。

我觉得他们好m(被虐),日做夜做为买楼。
香港中文大学 Year 2学生 阿邦

要有瓦遮头,是亚洲人的传统观念,阿邦认为楼或是必需品,但不一定要买,亦不是一毕业就要储钱买楼,年轻人的追求不应是钱和楼,钱以后会找到,但青春的体力、体魄过了这个年纪就找不到,所以现在给他一笔钱,储起置业不会是他第一选择,活在当下的他会用来挥霍,挥霍只有一次的青春。

虽然Rebecca一直和家人租楼,搬家无数次,但没有逼自己买瓦遮头,当楼奴。(庄坚毅摄)

Rebecca的家人没有置业,自小就随他们周围搬屋,沙田围、新蒲岗、黄大仙等等,㓥房、村屋、唐楼都住过,居无定所的她一定很想置业定下来?

“没有人不想安居乐业,衣食住行个个都需要。”不过楼价高企,置业目标很远,Rebecca的家人没有向她施加压力,她亦认为只要大家生活开心,不一定要有层楼,虽然没有属于自己的地方,她仍然觉得比有楼债在身好,

“储完首付再要供,限制了未来20、30年想做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