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奴】大学女生与友合租 5年搬4次屋 “难挨,但值得!”
大学毕业一年的Jane(化名),因为跟家人不合,升上大学便开始合宿生涯,至今已有5年。宿舍、旧楼、㓥房通通都住过,高楼价、高租金,Jane如何独力照顾自己的生活,同时兼顾学业?置业对一个社会新鲜人而言,真的是遥不可及的梦吗?
Jane性格健谈开朗,中学时期便热爱参与不同活动也有参选学生会。父亲思想传统,认为学生最大本份便是读书,其他的活动不过浪费时间,Jane说:“与爸爸有较多冲突,吵架已经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父亲用油性笔在家中的白墙上写下Jane的“罪行”,令她的情绪接近崩溃。
她无法理解父亲的行为,同时暗自定下离家的决心。当时仍然是中学生的她,认定考上大学便是离家的最好机会。
5人合住200呎旧楼 一个厅放3张床
Jane跟许多大学生一样,第一年便入住学生宿舍,享受了一年自由的舍堂生活。第二年不够分失去宿位,只好与另外四个同学合租红磡旧楼。
他们有的人跟家人关系恶劣,有的人为求方便上学,有的人希望呼吸自由空气,促成了5人合宿生活。
每人平分$9,500左右的月租,五个人挤进200多呎的一厅一房。
两人睡房间,三人做“厅长”,勉强平铺三张床褥,到处还放满杂物。
没有相见好,同住难,小小的蜗居反而拉近距离。跟这么多人一同分享居住环境,难道不怕私隐被看光光?“本身就跟他们挺熟,而且大家都不会特意关注某人的动态,该有的尊重都有。”能够遇上开通的室友。Jane也觉得她是幸运的一群。
全职上班 兼职上学
大学4年间,Jane住过宿舍、旧楼和㓥房,房租等日常开支全部由自己独力承担。她笑称自己是“全职返工,兼职返学”,平时一放学便赶去上班,假期都在工作中度过。
“没有办法,要交租。”她语带无奈,同时兼顾上学和工作,注定要牺牲不少同龄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例如Hea、玩乐和休息,通通都是奢侈品,甚至牺牲学业都是无可奈何的事。
“有时候都会想在学业上多花功夫,不过实在没有办法。我尽量出席所有课堂,但功课通常写够字便交货,最后成绩……普普通通吧。”生活忙得天昏地暗,没有一刻允许她停下来,不过既然是自己的选择,从来都没有后悔的一刻。“虽然很辛苦,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工作结束后回到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就会觉得一切十分值得。”
住凤楼㓥房 与寻欢大叔同路归家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Jane转租单人㓥房。由于预算不多,最后选定有“凤楼”之称的佐敦福乐大厦。单位位于低层的电梯口,往走廊里走便是一间间“一楼一”。“出入不少都是来寻欢的男人,不过他们不会无缘无故跟你搭讪,看你能不能接受吧。”她的70呎㓥房月租$3,500。厕所里没有座厕,只有蹲厕。
“还记得刚搬进去第一天,打算上完大号便外出跟朋友见面。怎料蹲厕连冲厕系统都没有!我只好立刻买一个胶盘回来手动冲走‘垃圾’。”
㓥房没有窗户,空气极不流通,导致鞋子通通发霉。居住在如此狭窄、封闭的环境,大概任谁都没有办法忍受。“$3,500一个月,可以要求甚么呢?虽然环境不太理想,终归是自己的空间,待在那里有种安心的感觉。”
无论环境有多恶劣,也阻止不到她追求自由的心。
离家令关系重现转机
踏入脱离家人生活第5年,Jane无疑比许多同龄人更早领悟到生活的烦恼。虽然如此,Jane始终觉得比起生活在充满矛盾和负面情绪的环境,倒不如靠一双手筑起可以让自己彻底放松的安乐窝。对她而言,并非住在同一屋簷下才称得上“家人”,定期饮茶见面、互相关心和支持大家亦是一家人的表现。
少见面 少磨擦
“没有住在一起反而关系改善了,而且大学毕业后的心态有很大转变,我们也没有再执著过去的事情。”原本Jane以为独居的日子会持续下去,但父亲年初发现患上癌症,突如其来的疾病让两父女重新审视这段父女关系。如今,父亲的病情已经受控,不过“一家团圆”始终是他难以放下的心愿,
Jane为了完成他的愿望,决定在现居的租约完结后便搬回家。
未必在香港置业
5年间已经搬过4次家,Jane现在对搬家充满恐惧。“每次搬家前都要重新执拾杂物,到了新家又要花一、两个月安顿,其实非常花心思和秏时。”虽称不上居无定所,但每个住处最长只暂住一年,长期不稳定的居住环境令她十分渴望安定生活。“我觉得自己可以储到钱,但是否要花光积蓄在香港置业呢?可能未必。”Jane认为置业的最大顾虑不是金钱,而是地点,到底她应该在哪里扎根?
对香港的前景早已失去希望的她,也想过移民这一条路。“上网看到有人分享移民纽西兰的经历,我就在想自己可不可像他一样?”置业不仅仅是财富上的投资,更是人生下半场的规划。“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里的人恰好是香港新世代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