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学用皮草?港人设计师巴黎摆展览:不能只谈美学不顾道德

撰文: 吴韵菁
出版:更新:
时装品牌Injury创办人兼设计师Eugene(左),好奇现时本地时装设计课程会否探讨行业的道德伦理,并与刚毕业的August(右)对谈了解。

由本周四起一连三天(2月16至18日)为“香港国际毛皮时装展览会”,香港毛皮业协会支持皮草,动保人士反对声众。对于设计师来说,皮草又是怎样一回事?是否纯粹只当作物料使用?“我看物料有高低好坏之分。时装设计师亦有责任令世界变得更好。”时装品牌Injury创办人Eugene Leung说。“美”有否定义?皮草在设计师眼中,孰美孰丑?Eugene和刚毕业自理工大学服装及纺织学系的August就着皮草议题,来一场对谈。

早前有澳大利亚设计师使用皮草,关注动物权益人士到该设计师的店铺门外示威。(PETA)

30年前澳大利亚已拒绝皮草

Eugene是居港澳大利亚华人设计师,2004年于澳大利亚创立品牌Injury,今年3月他于巴黎首办Catwalk表演。数年前澳大利亚动保组织PETA邀约当地时装品牌签署拒绝皮草约章,Eugene亦有响应。“澳大利亚在20、30年前已经反对皮草,在街上穿着甚至会被人歧视。早前有位设计师使用皮草,马上有人抗议,事件闹得很大。大部分设计师都知道皮草背后的问题,仍支持皮草的是毛皮业界。”

“但我们先要定义一下何谓设计师。”Eugene说道。“任何人都可任衣饰设计、出图的职业,但决定用何种物料,未必轮到他们话事。我认为受正统训练的Fashion系学生、由设计师创立品牌,具理念、可决定用何种物料的,才算真正设计师。问真正设计师是否了解皮草,这才有意思。”

香港时装设计课程欠道德教育

Eugene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修读建筑,非时装设计。除了学习何为美学、如何运用物料外,课程有三分之一内容教授环保、可持续概念。“建筑物可说是一只怪兽,要是它巨大、虚耗能源、不断排污,例如商场,那就是怪兽中的怪兽。建筑最关心的是环境,应以不剥削地球的意念设计,我相信建筑师、时装设计师也应如此。”说到这里,Eugene好奇现时香港时装设计学系的课程内容,他相信最能影响设计师和消费者的,是教育。

August回应道:“学校课程可说是以‘人’为本,意思是个人,例如剪裁是否合身好看,学科着重技巧、硬件。”Eugene再问整体课程有否教授可持续概念,August说:“我修读3年课程,学校有教导学生不可抄袭,但没有一个科目是专门讨论物料来源、价值观和道德,某些科目仅有数堂提及环保议题。有老师特别关心环境,他开出一份要求需关顾生态的功课,同学便利用可降解物料或Upcycling的方法来创作。”Eugene听后狐疑,皮草关乎动保与环保,为何只讲环境,却不提皮草?

我认为物料是中性的,没对错高低之分,只是设计师呈现其美学的中介。例如有设计师所追求的美学是堕落,发现皮草最能呈现其意念就会决定用。但我自己不会使用。
August(香港理工大学时装设计系毕业生)
我看物料有高低好坏之分。内地有人用黑漆漆的污水来漂染,染出来的黑布再好看也没有用,穿上身可能令人生癌,工人和地球同样受剥削。皮草同样是剥削动物和破坏生态。
Eugene(时装品牌Injury创办人)
Eugene早前在巴黎举行时装catwalk表演,他除了不使用皮草外,更希望逐弃用皮革。(受访者提供)

剥削地球再美也是错

香港毛皮业协会每年举办皮草设计比赛,有学校规定学生参加,理工大学则让学生选择性参加。August亦有同学参加,目的是增加练习机会。“我认为物料是中性的,没对错高低之分,只是设计师呈现其美学的中介。例如有设计师所追求的美学是堕落,发现皮草最能呈现其意念就会决定用。”August指自己在创作过程中,不曾使用过皮草,“世上有如此多物料,我无必要使用皮草。”

但Eugene对物料的看法则有所不同:“我看物料有高低好坏之分。我喜欢黑色,因此研究过布料染黑的方法,骇然发现内地有人用黑漆漆的污水来漂染,这种黑色再好看也没用,把它穿在身上可能令人生癌,工人和地球同样受剥削。”回到皮草上,Eugene不讳言:“我毫不觉得皮草漂亮,将一条生命放在自己身体上,这是原始人的想法,对动物来说更是残忍且破坏生态。”

美学是西方哲学的一门,它以反省“美”和诘问艺术为主,自古希腊时代,各门各派的哲学家都对美的界定各有看法。对于Eugene来说,“美”隐含在道德之内。“作为时装设计师,追求美只是第一步,往后还应顾及地球的可持续性。弃用动物来生产是一种进步,Designer有责任令世界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为时装设计师,追求美只是第一步,往后还应顾及地球的可持续性。弃用动物来生产是一种进步,Designer有责任令世界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Eugene(时装品牌Injury创办人)
外国有少关于纯素时装的杂志,设计相当型格。(vegangoodlife FB)

踏前一步 反思皮革

喜欢一种物料或风格,通常受着其背后文化影响,Eugene以皮革作比喻。“我喜欢皮褛是因为Biker文化,代替物料已能模仿皮革的光泽。最近我开始思考不用皮革,因为其生产过程同样剥削动物,它并非全然是肉食副产品。”

Eugene 5年前看过工厂式养殖场的纪录片,渐渐于设计和生活饮食上作出改变。“如何以生态友善的物料作替代,呈现原本那种文化,也是挑战。Fashion就是在旧有元素中注入新文化。”除了设计师、生产者,Eugene和August同样认为传媒扮演着重要角色,二人慨叹香港没有一本真正的Fashion杂志,能从起源文化、鉴赏、与音乐关系等说起。

“媒体直接影响消费者如何选购。”Eugene续说。“在澳大利亚时,有客人摸一摸衣服上的毛毛,问这是什么物料。我回答说那是人造物料并非真皮草,他马上赞好。他会欣赏,证明消费者明白皮草的问题。”提高生产者、消费者的意识,教育和传媒实在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