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三千只】守护云南滇金丝猴 社区为本的生态保育计划

撰文: 吴志茵
出版:更新:

中国第一国宝大熊猫,相信对于香港人来说并不感到陌生,但你知道第二国宝是什么动物吗?黑白色的毛,厚厚的双唇,滇金丝猴是中国第二国宝。邻近熊猫“大本营”四川省,滇金丝猴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偏远深山。虽然牠们长年居于人迹罕至的高海拔山区,但仍然遭受森林砍伐及非法捕杀等人为破坏,令牠们的数量已降至面临濒危边缘。今年夏天,艺人莫文蔚到访位于云南省的滇金丝猴保育区,除了探访这位“深山野人”外,也有参观当地村民合作社项目,了解如何连结当地社区村民,一起支持及参与保育滇金丝猴的工作。

黑白色的毛,厚厚的双唇,滇金丝猴是中国第二国宝。(Long Yongcheng - 大自然保护协会)
滇金丝猴生活于海拔4,000米或以上地方,位于云南省的老君山国家公园是牠们其中一个栖息点。(Xu Jian - 大自然保护协会提供)

仅次大熊猫 中国第二国宝

滇金丝猴喜欢栖息于海拔4,000米或以上的地方,隐居于终年被白雪覆盖的深山森林之中,因此有“雪山精灵”之称。牠们生活于中国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交界的一个狭窄范围内,包括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老君山国家公园等。牠们除了以一种寄生在树木上的地衣:松萝为主要食物,亦会以嫩叶、花、果子及竹笋为季节性食物。因此,滇金丝猴需要有大片的原始森林,为牠们提供充足的食物,与原始森林密不可分。

虽然滇金丝猴长年隐居山林,本应与世无争,但人类的活动仍然对牠们构成严重威胁。每年云南都有数以十万公顷的森林被砍伐作燃料,破坏牠们的栖息地。非法捕猎者更会捕杀滇金丝猴作食用及取其珍贵的黑白色毛皮,谋取利润,致令牠们的种群数量愈来愈少,面临灭绝。目前全球只剩下约3,000只,是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

1998年,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成立云南保护滇金丝猴项目,包括划设保育区及进行植树工程,为滇金丝猴建立理想的栖息地。协会中国丽江项目副经理及科学保护主管廖灏泓指,滇金丝猴栖息的原始森林,蕴含丰富的水源及各种稀有野生动植物,包括菇菌类及中药材。因此,要让滇金丝猴能健康地生活,必须确保这片美丽的原始森林得到适当的保护。“保护滇金丝猴更重要的意义,是保护它代表着的丰富生物多样性。”

巡护队工作令村民可赚取稳定收入,使他们愿意放弃昔日的捕猎工作,转而积极打击森林中的捕猎者。(大自然保护协会提供)

昔日捕猎者化身巡护队

为了保护滇金丝猴免受被捕猎,TNC成立由当地村民组成的巡护队。“这些村民以前也曾是捕猎者,他们是最熟悉山中的情况,所以我们把他们找来,通过鼓励,劝导和经济补助让他们参与巡护队。”廖灏泓指,巡护队工作令村民可赚取稳定收入,使他们愿意放弃昔日的捕猎工作,转而积极打击森林中的捕猎者。此外,保育工作亦慢慢令他们感受到这片山林的天地灵气,爱上这里的一花一草,用心守护所有生物。“从事保护不但能有较好的收入,还更有意义,会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赞誉,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TNC于2015年创立弥司子生态农业合作社项目,为当地村民发展以保护环境为原则的生活方式。“弥司子”是当地傈傈族方言,意思是村民敬畏的山神树。计划为村民提供培训,恢复云南传统的羊毛处理技术,以羊毛制造各式高品质手工艺羊毛产品,及种植菇菌、蔬菜植物等,透过网上销售,让村民可维持生计。

当地村民制作的各种羊毛手工艺品,可于网络销售维持生计。(Misifi - 大自然保护协会提供)
弥司子生态农业合作社项目为村民提供培训,恢复云南传统的羊毛处理技术。(Christo Jan - 大自然保护协会提供)
协会社区与农业及云南专案总监康伟认为,透过社区教育基金,让学生从小开始培育爱护大自然的意识,愿意充当这片原始森林的守护者。

弃捕猎、停伐木 为社区发展替代生计方案

针对村民大量燃烧木柴,造成大量树木砍伐问题,现时已广泛使用太阳能,大大降低砍伐树木需要。为了建立与大自然共生共存的环境,当地村民难免需要摒弃一些既有传统,转向以另一种环境友善的替代方式。虽然替代的生活方式最终是以生态保育作目的,但却与当地传统的生活习惯截然不同,村民未必能够一一接受,在实行方面难免会遇到不少困难与挫折。

“我们曾经实施的节柴灶项目,不过,从后来实施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为村民并不习惯使用节柴灶这种新事物,他们更喜欢、更适应数百年来沿用的传统柴灶。”廖灏泓承认,村民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坚持,对新事物的抗拒常常造成沟通和项目实施的障碍。“我们在做一个社区保护地,最难的问题之一是如何让更多的社区居民真正参与保护,成为保护的支持者和参与者,能更可持续、更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TNC于老君山的保育工作已超过10年,得到当地村民信任并建立关系,令他们渐渐认识生态保育的重要。协会社区与农业及云南专案总监康伟认为,要得到当地村民的支持并参与保育工作,不能只从单方面告诉他们必须要保育生态。“因为跟他们的生活太遥远,不会关心这件事情。”为了让更多当地认识保育滇金丝猴的意义,近年更增设社区教育基金,让学生除了从小开始培育爱护大自然的意识,亦期望透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影响年长一辈,让更多人愿意守护这片美丽的原始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