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家居意外】沟通比救援更难 理解配合才是救援关键

撰文: 黎明佩
出版:更新:

爱护动物协会(SPCA)督察邝子舜(Bob)负责24小时紧急支援服务,在20年拯救动物的经验中,早已见尽各种光怪陆离的动物意外。他说,家居动物意外的救援过程中,宠主其实并不能就手旁观,必须保持冷静,从旁协助,才能以最高效率拯救让动物。

Bob于爱协担任督察工作已经20年,他说求助者愈能冷静、详细形容意外详情,他就能带备最适合的工具,尽快作出救援。(SPCA提供)

合适“架生”最重要

SPCA现时共有20位督察,6辆出勤车,以轮班制24小时候命。每次接到求助电话后, Bob都会与求助者联络,详细查问意外情况,他说,事主的描述若够仔细,他便能选取最合适的工具,增加救援效率。

他忆述,曾遇到一宗发生于狗笼里的意外,那次因为狗笼设计差劣,令一只史立莎为了进食笼底的饼干,不慎令牙齿卡在塑料织网上。幸好主人在电话中能详细形容情况,他带来了合适的小型剪铁工具,让被困的狗狗很快便获救。

Bob说救援的过程其实不难,最难的是与受影响人士沟通解释。(SPCA提供)

“每次到达现场,经过初步视察和评估后,我们会先向求助者解释做法,因应情况及考虑到动物的安危,救援中难免对家居环境造成损毁,如果能得到他们体谅,救援任务便可及早展开。”所指的“损毁”,一般都是剪烂或移走家具,甚至拆走窗框等。在拯救任务完成后,Bob都会尽可能把它还原。

使用猫索的迷思

每种意外情况都有不同的应对方法,Bob会先解释各种考虑和风险。他特别指出,其中“猫索”就引起过不少批评和指责,他解释:“很多人质疑为什么不用捕网?猫索与捕网的最大分别,就是前者不受环境限制,即使多狭窄、多危险的空间都能使用;猫索亦最能确保动物不会因受惊而溜走,造成更严重的意外。”

“捕网必需要在平地上使用,遇上情绪较不稳定的动物,也有机会在‘上网’的过程中逃脱;使用猫索的难度当然较高,若动作不够快就有机会弄伤动物。”随时代转变,很多人对猫索也放下“偏见”,明白它不会令动物受伤。Bob强调,在可安全接近的范围里,他会尽量用双手拯救动物,因为任何任务的最终目的,都是以动物的性命和安全为先。

每天的救援任务中,总会带来大大小小的伤痕;动物受惊难免会出爪,但手握生命的感觉,令我有一份使命感。
爱护动物协会督察邝子舜(Bob)
20年来,Bob救过不少动物,除了猫狗,也有龟、兔、野猪、野牛等。(SPCA提供)

何不打开方便之门?

不少家居意外,特别是发生在大厦外墙的意外,拯救时都需其他单位的户主配合;此外,Bob亦试过拯救其间要全程脚踏“报纸路”,因户主小心翼翼由门口开始铺满报纸,一直通往救援地点——家中的厕所,务求地板不会沾上任何污渍。

他遇过一个极端个案:“有只野猫被困在大厦顶层的外墙水管中,不过该单位的户主却提出‘连鞋印都不能留下’的条件。结果交涉了大半天,劳动大厦管理处介入,最终要在外墙搭建一层楼的棚架,由天台沿棚架攀落,结果要事隔一天才能救出猫咪。”

在大部分任务中,实际救援过程其实只是两分钟,最花时间是沟通工作。Bob遇过不少案例,因得不到相应配合,导致最终花费更多时间、更繁复的步骤才能完成救援。拯救动物是刻不容缓的工作,只要认同生命无价,我们都应尽量提供协助,以最快速度拯救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