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逾七成养宠物的女受害者 曾遭施暴者用宠物威胁
虐待动物与家庭暴力都是常见的犯罪行为,但你知道吗?家庭暴力跟虐待动物有高度相关性,虐待动物事件可能极有可能是家庭暴力中的一环。亚洲环境生态护育交流协会等单位于1月25日举行“家庭暴力防治与动物安全网国际研讨会”,邀请国内外动物保护专家以及台湾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分享经验,盼借由各界交流,改善台湾妇幼及家庭动物安全。
美国经验:虐待动物是家庭暴力的危险指标
家庭暴力其实不仅止于“肢体虐待”,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家防中心)指出,“精神虐待”与“性虐待”都算是家庭暴力的范畴,所谓的“精神虐待”包括以言语或行为让家庭成员心生恐惧的行为,而宠物,便常是施暴人用以控制、胁迫家庭成员的工具。
“虐待动物”可视为家庭暴力风险因子以及危险指标,洛杉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SPCALA)人道教育部门主任Denisse Bernal指出,71%拥有宠物的家暴女性生还者表示,施暴者曾经用她们的宠物来威胁自己,还有四分之一的家暴生还者曾表示,因为担心宠物的安危而耽误对外求援的时间。
“虐待动物”不仅是家庭暴力的风险因子,也可能是孩子遭受“家庭暴力”所展现出来的警讯。Denisse Bernal指出,曾曝露在“家庭暴力”环境下的孩子,虐待动物的机率是其它孩子的3倍,32%家暴生还者表示,他们的孩子曾经伤害或宰杀动物;然而,如果被虐待的动物是老鼠或是其它不受人们喜爱的宠物,成人往往会忽略这个警讯,甚至会因为性别刻版印象,把男孩子“虐待动物”的行为解读成“男孩子本来就调皮”。
为了同时确保宠物与受暴者的安危,美国于2018年12月通过了“宠物与妇女安全法案”(Pet And Women Safety,简称PAWs),这项法案即是为了保护那些宠物被用来当作胁迫工具的家暴受害人,就算受害人不与施暴人及宠物同住,也一样适用这项法案;此外,PAWs也将拨款成立允许携带宠物的避护所,这样一来,家暴受害人就不用担心与宠物分开而不敢向外求援。
重视“虐待动物”的警讯 北市动保处与社会局建立合作机制
在研讨会中,台北市动保处与动物平权促进会(动平会)也带来了台湾的相关经验。台北市动保处台北市动保处与社会局、家防中心已于2016年建立“台北市违反动物保护法裁处案件转知社会局及家庭暴力防治中心处理程序”,当动保处接获可疑的虐待动物案件,将会把相关资讯转知相关单位,以即时启动社会安全网机制。
除了前端的预警与防治机制,动平会也正推动“儿童与动物家人支持计划”,以曾经曝露在家暴中或家庭支持功能不足的孩童对对象,引导孩子建立与家中宠物的正向关系,也避免孩子发展出负向对待动物的行为,帮助孩子身心获得安稳、健康的。目前这个计划与小羊之家或学校辅导室等单位合作,但动平会秘书长万宸祯表示,有时就算孩子有意愿参与计划,家长却不一定支持,成为计划需要突破的难题之一。
研讨会当天,台北市议员黄珊珊、台湾儿童权益促进协会理事长王薇君、台北市动保委员暨市政顾问何承翰以及许多动保团体代表皆到场参与。主办单位表示,期待这次研讨会的跨界交流能对未来妇幼保护与家庭动物的安全有所帮助,也期待未来将“保护动物就是保护妇幼”的概念置入动保司之中,建立跨部会的横向连结与合作共识。
【本文获“台湾动物新闻网 ”授权转载,原文:见微知著 跨界探讨虐待动物与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