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首胎人工受孕导盲犬 满月五小福欢迎命名
本港首批人工受孕的导盲犬顺利于今年3月出生,在昨日(4月13日)举行的满月宴正式亮相。5只幼犬暂以“五小福”代称,负责培育的香港导盲犬服务中心称,将推行本土化计划,包括斥资100万元成立导盲犬精子库。由于中心为非牟利机构,因此须筹募经费以支持导盲犬训练和日常开支,现正向公众开放这5只幼犬的命名权,市民捐款5万元,便可为其中一只幼犬取名。
血统源自英国日本
五小福于今年3月13日出生,3男2女,生产过程顺利,都拥有英国及日本的血统。中心现正积极为幼犬找寻寄养家庭,香港导盲犬服务中心主席张伟民(Raymond)强调:“寄养家庭的家居大小不是最重要问题,将来使用导盲犬的视障人士也不一定住在大屋;反而住屋公契允许养狗才是先决条件。另外,寄养狗只需要有人24小时看顾,而家庭成员必须有男有女。”幼犬出生后第2个月至1岁期间,寄养家庭须担当重要的“父母”角色,给予幼犬亲近人类的机会。
中心今次成功以人工受孕方式繁殖导盲犬,标志着导盲犬本土化的重要一步。Raymond指,导盲犬本土化对香港发展导盲犬服务非常重要。“以往接收外国的幼犬后,我们会再进行一系列的训练,让牠们适应香港的生活环境。例如街上有不少扶手电梯,但在外国,牠们可能一星期才有机会经历一次。”导盲犬本土化的重要性,是让犬只免去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同时亦节省训练时间,让本地出生的导盲犬早于寄养家庭的成长时期,已可接受“社会化”的训练。
成立导盲犬精子库
现时,香港导盲犬总数不多于50 只,主要来源是外国导盲犬组织。Raymond指,虽然拉布拉多犬并非罕有的品种,但要作为导盲犬,基因非常重要。“牠们要有时刻稳定的性格,即使在人多的环境也不会太兴奋。犬只能平静面对陌生环境,才能轻松驾驭日后的训练和执行引路任务。”性格不能被训练出来,故此,犬只本身的基因非常重要。现时,香港导盲犬服务中心共有25只导盲犬,其中7只已完成训练并成功经配对主人,至今也没有犬只在训练后未能毕业的情况。
Raymond说,相比一些有完善导盲犬制度的地区,香港发展导盲犬的速度较为缓慢,主要受制于犬只来得不易。他们在幼犬满月活动中亦同时宣布,将成立导盲犬精子库,所需的港币100万元资金将由募捐筹集,期望将来有更多本地导盲犬为香港视障人士服务。另外,由于成为导盲犬前犬只必须绝育,故成立导盲犬精子库,可让合适的导盲犬全部投入服务,不用留种。成立精子库后,Raymond预期可和海外团体交换导盲犬精子,甚至用来支援其他机构。
训练一只导盲犬所需开支约20万元,当中包括犬只的生活和训练开支,而中心并不会向导盲犬使用者收取任何费用,导盲犬亦以送赠形式送给视障人士。故此,中心的营运完全依靠捐助,他们现正邀请市民认养“五小福”,资助牠们成长和接受培训。同时,中心亦开放五小福的名命权,有心人只要捐助5万港元,便可为其中一只幼犬取名,唯一条件是名字必须为A开首,寓意导盲犬人工受孕(Artificial Insemination )将来在香港成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