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道德底线】科学家研发生物机械兽 甲虫无人机引道德争论
撰文: 禤宏俊
出版:更新:
早在1960年,美国的两位学者Manfred E.Clynes与Nathan S.Klin首次把 Cyborg(机械化生物)的概念带到人类的视野当中。即使在70多年后的今天,Cyborg的概念仍然新颖。虽然Cyborg技术是科学层面的一大突破,但因研发过程牵涉生命体,当中的道德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Cyborg是神经控制装置(Cybernetic device)与有机生物(organism)的混写。近日网上流传一条影片,科学家Dr. Hirotaka Sato联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利用神经控制装置控制昆虫活动,变成Cyborg无人机,而且效果似乎颇成功。
仔细观察,正在飞行的昆虫背上装有特别装置,以电流刺激甲虫翅膀下的肌肉,人就可准确控制牠飞行。Dr. Hirotaka Sato表示,同样技术早在年多前已非常成熟,研究人员开发了能控制爬行昆虫的遥控设备,其原理也是电流刺激昆虫腿部肌肉,然而,控制飞行昆虫的难度,则要比爬行昆虫高得多。
当昆虫搭载微型控制器和接收器,就变成了半生物半机械的无人机。设备的总重量约与一根大头针相若,而昆虫可背负自身重的20%。这项技术若应用得宜,可协助搜索和救援等工作,但很多人都质疑,科研的底线是否愈来愈低,而将来又会否以猫、狗甚至人特作试验?我们是否应该定立明确底线,以防止有人以科研之名僭越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