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中心为本港优势所在 慎防陷入“慢进也是退”|财经评论
中美两国对于中概股到美国上市的监管问题,乃至企业会否改道本港上市,为市场关注。近日美国证交会就中国企业赴美IPO,提出新披露要求。在两国的博奕关系不断发酵下,企业要赴美上市的难度将愈来愈高,是可预见的结果。本港金融市场又是否做好准备,迎接当中带来的发展机遇呢? 同时在IPO市场的发展方面,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进一步提升,避免陷入“慢进也是退”呢?
中企赴美上市难度增
据统计,在美国上市的200多间中国公司,市值总额达2.1万亿美元。本周《路透》报道指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要求250多家已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必须向投资者加强政治和监管风险披露。
SEC主席Gary Gensler周二(24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预计明年年初开始,公司年报将包含更多讯息披露,新增加的细节可能包括有关空壳公司(Shell-company)架构的讯息。文中提及的空壳公司架构,一般是指中资企业透过可变利益实体(VIE)在美国上市。
触发SEC行动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网约车平台股滴滴于今年6月底,在美国上市后,在7月初遭中国根据《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正式启动调查,并下架其APP,令其股价“腰斩”所引发的。美国国会议员,现时正要求SEC调查滴滴,事前是否知道中国正考虑采取那些措施,而未向投资者披露这些风险。
可以看到事件涉及中美两国对于网络数据安全,以及企业讯息披露的争议。虽然中证监上周表示,推动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加强市场沟通等,不过要两国监管机构能够互相化解矛盾,绝不是一时三刻可以完成。对于有融资需要的内地新经济企业而言,与其等待,倒不如尽快改到香港上市。
两大内地AI独角兽企业传出来港上市
现时市场上已经传出,有两大内地AI独角兽企业,计划来港上市。
首先是中国人工智能平台企业商汤科技,计划最快于本月底在香港申请首次公开上市(IPO),筹资额最高20亿美元。据《路透》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公司已聘请中国国际金融公司(CICC)、海通国际、及汇丰负责上市事宜。此前该公司在上一轮私募融资中,估值达到100亿美元。
总部位于香港的商汤科技提供多项科技应用,包括面部识别、视频分析和自动驾驶等。值得留意的是,在中国和美国贸易紧张局势下,该公司成为2019年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的八家中国科技公司之一。
至于第二间有意来港上市的独角兽企业,是内地人工智能平台与技术服务提供商第四范式。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获国内五大内银(工建中农交行) 投资的初创,绝非常见。估值达20亿美元(折合约156亿港元)。
公司主要通过AI帮助客户进行智能升级,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进程,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业务范围覆盖金融、零售、制造、能源、医疗、互联网、媒体、物流、农业、高科技等行业。据中国证监会资料显示,第四范式已提交《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审批》材料。
争取国际企业上市 亦应是港交所KPI
固然,有内地重点独角兽企业,排队来港上市,对于本港金融市场,都是一件好事,港交所可谓是“躺平”也能赚取上市费收入。
不过,回头一看,“十四五规划”中,中央对香港的发展,提出的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因此,除了吸纳内地的大型企业来港上市之外,其实港交所亦理应发力,吸引亚洲区内、甚至国际市场上的大型企业来港上市集资。
若查看今年以来的上市企业清单,可谓“清一色”以内地企业为主。记忆所及,对上一间来港上市的大型国际企业,相信只得在2020年上市的啤酒酿制商百威亚太(1876)一间而已。
因此,吸引国际企业来港上市,其实亦是市场对港交所新任行政总裁欧冠升的普遍期望,以防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步入“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