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评论】中国21个自贸区遍地开花 皆望有其作为
美国正在设法在国际贸易和全球产业链上孤立、遏制中国,但是这绝对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只要中国不想自我封闭,就没有人能做到。更何况中国政府正在加大扩大对外开放力度,逐步推广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的建设,以便将全球产业链牢牢地拴在中国市场。
9月21日,中国政府又再次批准了北京、湖南、安徽,三个自贸试验区,中国国内自贸区已达21个。中国如何通过建设自贸区,加深全球经济与中国的连接呢?21个自贸区又都各自有着明确的分工和目标。
中国政府建设的国内自贸区,主要是根据本国法律法规在本国境内设立贸易和工业园区(Free Trade Zone,FTZ)。中国政府通过在各省份内挑选特定区域,实施特定税收、产业、金融政策和海关监管政策,希望借此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目前,中国政府批准建设的自贸区按照自身定位和特色分类,共可分为全面试点,沿海对外贸易、内陆开放示范、长江经济带建设和边境对外贸易等几种类型。结合自贸区所在省份的区位优势、经济境况,中国各省级地方政府将依照该自贸区总体方案的明确发展定位,对一些政策实施先试先行,促进外资企业的引入,加大出口,通过与全球产业链的衔接,推进当地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其中,最早成立的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上海自贸区于2013年正式成立,一开始就被赋予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任务。最初中国政府希望通过上海自贸区的开设来带动中国经济的开放力度,希望上海自贸区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实现诸如,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探索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等的多项改革目标。
然而,7年过去了,事实证明依靠上海带动中国的目标并不现实。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以及中国政府对经济过热、金融空转等一系列经济问题的调整,上海自贸区在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等核心改革上的目标已经难以实现。再加之,中国经济已经不再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闭塞和贫弱,上海自贸区仅凭有限的政府管理、税收、产业等优惠政策似乎难以重现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建设深圳经济特区时的“经济神话”。
但是,上海自贸区也并非毫无收获。上海自贸区摸索出来的政策和经验表明,在目前的经济和国际环境下,加大对外开放、转变政府职能是可行和安全的。近五年以来,上海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5.9万家,集聚了上海市45%左右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中国政府的投资负面清单也通过上海自贸区的经验摸索从190条缩减到了45条。95%以上的外资投资项目可以通过备案方式设立,并不会引起管理和金融上的混乱。
上海自贸区证明,尽管凭借一个小小的自贸区尚不足以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国际资本的热情,但是更多的自贸区的建立则是可行的,至少在一定区域内可以形成“局部带动整体”的改革态势和经济发展动力。如果这些“自贸区”能够连接成片则变革能量也不可小觑。
于是,2015年广东、福建、天津三省市获批成立自贸区。2017年辽宁、浙江、河南、河北、重庆、四川、陕西又有7个自贸区相继建立。2018年海南自贸区建立,2019年山东、江苏、河北、云南、广西、黑龙江6省份也建立了不同定位的自贸区。2020年9月北京、湖南、安徽3个自贸区几乎同时获批。历经7年,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历经5次扩容,遍地开花,数量已经增加至21个。而且,中国政府对于各省份自贸区的定位和目标也更加明确和具体。
没有了大而空泛的改革目标,也没有了动则就是国际化、全球化的宏大经济蓝图,取而代之的是依托各省份产业特色、区位优势的具体规划,以及聚焦于国内区域经济和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详细布局。中国中央政府显然正在启动一场各省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谁能打破僵局、大胆创新、取得实效,谁就将从竞争激烈的中共官员选拔体系中脱颖而出。同时中国的新一轮改革开放也将得以加速推动。
按照中国各省份自贸区总体方案中的战略定位内容,中国现有21自贸区可分为以下6类:
第一类 全面试点重点推进型自贸区
一、上海自贸区——试验区肩负着中国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战略需要。
二、广东自贸区——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建设大湾区、发展航运物流、特色金融、国际商贸、高端制造等产业吸引港澳和国际高端人才和服务资源成为了广东自贸区的绝对主题。
三、海南自贸区——发挥海南岛全岛试点的整体优势,紧紧围绕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把海南打造成为中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
第二类 沿海对外贸易型自贸区
四、福建自贸区——两岸经济是福建自贸区的主打内容。其中,福州片区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厦门片区重点发展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平潭片区重点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在投资贸易和资金人员往来方面实施更加自由便利的措施。
五、浙江自贸区——围绕国家能源保障安全,推进以油品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建成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
六、山东自贸区——探索中日韩三国地方经济合作。强化优势互补,探索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高标准建设中韩(烟台)产业园,创新“两国双园”合作模式,支持合作建设医养健康中心。山东自贸区将推动建立国际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支持依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允许国外交易所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办事机构。山东自贸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金融、医疗康养、文化产业、信息技术等产业,开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建设中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第三类 边境省份型自贸区
七、黑龙江自贸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建成向北开放重要窗口的要求,着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
八、辽宁自贸区——以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为重点,突出东北地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东北亚地区开放合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九、云南自贸区——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建设连接南亚东南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推动形成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开放前沿。
十、广西自贸区——全面落实关于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要求,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着力建设西南中南西北出海口、面向东盟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第四类 沿长江经济带型自贸区
十一、重庆自贸区——发挥重庆战略支点和连接点的重要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努力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支点。
十二、四川自贸区——是实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协同开放效果显著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在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十三、湖北自贸区:落实关于中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要求,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十四、湖南自贸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内陆开放新高地,提出了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实现湘粤港澳服务业联动发展、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十五、安徽自贸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形成内陆开放新高地,提出了推进科技金融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布局未来产业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第五类 “一带一路”及中西部省份开放型自贸区
十六、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建设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集聚优质要素的开放门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平台。南京片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苏州片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
十七、陕西自贸区——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努力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
十八、河南自贸区——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第六类 北京周边及数字经济自贸区
十九、天津自贸区: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
二十、河北自贸区——全面落实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要求,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建设国际商贸物流重要枢纽、新型工业化基地、全球创新高地和开放发展先行区。
二十一、北京自贸区——着力打造数字经济试验区。北京自贸试验区围绕助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提出了营造国际一流创新创业生态、创新服务贸易管理、探索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等方面的具体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