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还是净出口国 中国大豆为甚么输给美国?
中美贸易谈判暂告一段落,目前情况良好,市场期盼两国最终会达成协议。今次贸易战的主角产品之一就是大豆,去年中国大豆九成都要靠进口,从外国购买了8,803.1万吨大豆。不说不知,原来1990年代,中国还是大豆净出口国,为甚么20年后情况却完全不同?
去年进口量降7.9% 仍占进口粮食逾80%
2018年贸易战开打,中国大豆进口量同比下降7.9%至8,803.1万吨,虽然要7年以来首次下降,但仍占粮食进口量超过80%。
人均消耗量大升 植物油自给率仅30.8%
由大豆出口国变成进口国,有专家指出,其中一个原因是生活质素改善。《新京报》报道,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家科技部“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规划组组长王涛指出,中国2016年居民全年人均食用油消耗量上升至24.8公斤。这种情况下内地产量根本不够供应,2016至2017年中国植物油自给率只有30.8%。
上星期国新办的记者会上,有官员指出,中国每年的大豆需求量约在1.1亿吨左右,而产量在1,600万吨左右,也就是说85%都要靠进口。
品质不好出油率低 人手生产成本太高
除了消耗多了,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生产的大豆既差劣又贵。中国大豆出油率低,生产成本高,连压榨企业都不愿意采购。
出油率低是因为大豆的品质不好,而生产成本高,则与生产方式有很大关系。
以中国东北为例,当地已经是中国最重要的产地之一,但种植面积不断下降,农民更喜欢种植水稻和粟米。王涛指出,水稻和粟米由播种到收成,已经可以全机械化生产,但大豆的机械化程度低,很多部份工作还要用人手。
人手种植的结果是产量低,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企,导致产品价格高过进口大豆。
粟米也未全机械生产 售价高进口价1倍
其实国产货价格高过进口货,并不是大豆独有的现象。由于一些地方种植粟米仍未完全机械化,就算不计运输成本和关税,市场售价也超过1元,而进口粟米的价格只要0.5元多一些。
由于价格差价太大,不少粮食企业都不愿意购买国产货,偏好购买进口货。
一号文件振兴大豆生产 但进口为主不变
早前中共中央发出了2019年的“一号文件”,提出稳定粟米生产,以及实施大豆振兴计划。计划要稳定地恢复大豆种植面积,研发优质高产品种,以及培育新的大豆企业,提高生产水平。不过,农业农村部官员指出,未来“以进口大豆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