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讲】人民币难“穿7” 三大因素阻大跌

撰文: 何敬熹
出版:更新:

人民币兑美元近期持续弱势,人民币离岸价由4月的6.25水平,跌到近日的6.62水平。加上中美贸易战开打,究竟人民币兑美元会否有机会“穿7”?暂时看来,在三大因素支撑下,“人仔”难以跌穿7算这个重要关口。

首先,从中央态度来说,如果短期内人民币跌势过急,甚至跌至1美元兑7元人民币这个水平,是绝对有需要出手的。路透社便引述三名接近决策部门想法的人士指,中央政府不希望人民币兑美元跌至6.9水平,除非人民币急挫或须恢复市场信心,人民银行及外管局才会考虑由两方面“出手”,包括重新引入去年推出的“逆周期因子”,或将中间价刻意定在较市场预期高的水平,又或再次收紧资本管制,以减轻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报道又指,汲取2015年汇改后人民币急跌的教训,当局已累积更多政策工具,毋须再动用外汇储备入市去支持汇价。

美元再升空间有限

除中央的意愿外,市场的基本面都防止了人民币跌至7的水平。一方面,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转型见效,GDP增速稳定,且跨境资金管理严格有效,金融市场开放亦正吸引大量海外资金,人民币汇价不存在持续大幅下行的基础。就中美贸易争端而言,双方尚在博弈过程中,但中国早已由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型成内需消费驱动的经济,即使中美贸易纠纷持续恶化,对中国经济都不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美元也难以再不断提升,美国经济再上升空间有限,劳动力市场已近充分就业,减税政策带来新的赤字隐忧,加上通胀随时“杀到”,外界普遍相信美元指数未来持续上涨空间十分有限,整体而言,人民币兑美元在中长期并无趋势性贬值的迹象。

中央政府有很多工具,防止人民币出现单方面贬值的预期。(路透社)

中央“工具”众多

如果人民币跌幅过急,中央要“托市”,不但可以重新引入“逆周期因子”,透过中间价引导市场预期,亦可以收紧资本管制,减少资金外流,人民币贬值压力自然大减。有传中央政府并不倾向用外汇“托市”,但即使真的要透过动用外汇储备入市去支持人民币汇价,中国现时亦“银弹”充足,最新公布、截至6月底的外汇储备为3.11万亿美元,甚至比市场预期高。

正如众多专家所言,中国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及政策工具,且当前外汇储备充足、逆周期因数、外汇管制等工具尚未启动,央行绝对有空间、有充足的弹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准上的基本稳定。而且考虑到过往在投资市场做空人民币的炒家们已经损失惨重,汲取了教训,纷纷退出了“做空”人民币的行列,只要中央政府仍对资本保持了强有力的管理能力,市场上难以形成单边贬值的预期,令资本短期内大量外流。

《证券日报》早前便分析,本轮人民币贬值其实是对前期过强走势的修正,近期人民币下行幅度明显偏快,汇价存在短暂反弹可能。从中长期因素来看,人民币欠缺大幅贬值的基础。